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萍

  数学新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探究性内容,学生刚接触数学时探究的兴趣很浓,但随着教学的进行,在探究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而且很多时候不能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大部分情况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探究,探究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俗话说:“学贵有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学探究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问,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就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略谈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对问题有兴趣,善于提出新问题。传统教育的师问生答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它会使学生的思维完全束缚在教师的预设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新的教学理念提倡,让学生敢于怀疑,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显然,让学生接受一个知识是比较容易的,相反,让学生怀疑一个知识就要困难得多,而在怀疑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形成问题并提出问题,则更不容易。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它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全面辨证地去思考出现的问题,能举一返三,提出多种不同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时应该让他们畅所欲言,无论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和正确,都应加以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课堂就是允许产生失误的地方,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加以激励,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提问,才能提高提问的质量。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提问
  
  教学中要让学生发问,教师就不能限制学生发问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对学生解放到什么程度,学生就能问到什么程度。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教师就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是源于他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后不懂或疑惑的地方,或者是自己想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通过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高低,教师可以发现并判断学生学习的程度。教师的问是一种被动性的问,学生的问才是一种主动的问,实现了这个根本转变,学生就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不断养成。
  
  三、让学生亲身实践,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将学生引入问题中来,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研究正比例函数y=kx之后,继续学习二次函数y=ax2图象和性质时,当学生对所学函数的图象产生疑惑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创设探索情境:“你对这一结果感到意外吧,想了解其内在的规律吗?”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经过多次改变a的数值后和多次画图,大部分学生都会提出如下问题:“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否经过原点,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引下,下面的新课教学水到渠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认真对待,不放过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可以把他们的问题筛选后进行归纳,有选择的要求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不断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四、设置悬疑,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自然地提出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真正使学生发生由“乐学”到“学乐”、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转变,要实现这个转变,教师必须给学生授以方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慢慢培养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地逐渐提高。学生首先要把观察到的现象用问题化的方式进行陈述。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中,我让学生画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结果一大部分学生竟然画成了三边的中线。这说明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于是自然引发了对这两个概念的疑问,当学生明确了前者是直线,后者是线段时,再针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四个要点“垂直”、“平分”、“线段”、“直线”,很多学生自然的提出疑问:“定义中如果删去垂直可以吗?”“如果将线段改成直线可以吗?”等等。通过这样的提问,师生双方互相协作,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便会逐渐提高,在探究的过程中便能够积极思维,认真分析数学概念和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现象、自然现象,提取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长此以往,他们便能经常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的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自信心也会显著增强,求知欲望被极大的被调动起来,科学探究的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