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新课标与教学改革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建超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形式、学习目标、学习水平、以及课程评价与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有很大的差异。其教学理念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也有很大的差别。做为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体育课的教学进行同步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这里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改变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人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不断的学习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二、转变角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育家和教师注意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始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爱学”、“要学”、“会学”、动脑,动口,动手,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扎实,学会运用,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
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法上加以分析研究,以适应学生不同的需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教师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充分给予他们表现与展示的机会,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改变教学方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很大的缺陷,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总之,在新体育课程教学上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淡化技能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就得去研究学生,对他们的身体情况、运动技能水平、兴趣爱好等了如指掌,才能发展个性,培养兴趣。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习主动,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才可能形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