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非考试性评价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正文
目前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式多数仍停留在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上,这种评价模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特别是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因计算机操作的多样性,针对同一问题,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不用的方法,不同的软件来解决,但考试性的操作是固定,所以会造成使用不同的方法的同学的评价是不同的,所以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计算机教学的评价,有很多值得研究与探讨的。本文就计算机基础教学非考试性评价进行一些探讨。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考试性评价的缺陷
1.学生个体的差异给一概而论的考试评价带来缺陷
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同学以前学过计算机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而有的同学没有学过计算机课程,基础比较差;再者,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也存在差异,兴趣的侧重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对文字录入兴趣不浓,有的学生对电子表格兴趣不感冒,而有的同学欢自己动作一点东西;另外,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距,特别是接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面因人而异,存在三种情况:一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易接受,而对操作能力接受不强;一部分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易接受,而对理论知识接受能力不强;也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全面,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都能较好地掌握。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题库化的考试评价带来缺陷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硬件上体现在摩尔定律上,软件上体现在紧跟硬件而发展起来的大量新软件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决定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可能象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在内容上可以反复沿用,评价上可以采用题库化的考试评价方式,相反计算机基础课程应不断的“变异”以适应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发展,但现行的一些对学生学习结果目标的考试性评价,往往十分注重模式,采用固化的题库而进行无纸化考试,往往考试系统一推出就跟不上新技术的新应用的步伐,其中的缺陷就会是显而易见的。
3.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给模式化、固定化的考试评价带来缺陷
针对同一问题、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软件来解决,而模式化的无纸考试往往没有针对题目提供各种方案融合的解决方法,也不可提供各种软件的解决方案,例如:文字处理能力考试,考试系统一般只能提供一种软件的方案,但我们可不可这样,我们考了WORD,就判定会用WPS而不会用WORD的学生的成绩是不及格,断定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是不行的。另如邮件处理能力的考试,我们如果考的是OUTLOOK,但会用foxmail而不用OUTLOOK的学生不会邮件处理软件。
4.丰富多彩的创造给模式化的考试性评价带来缺陷
无论是画图处理,还是文字处理,或者是网制作,只要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素材,学生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而无纸化考试系统只能提供给学生某种模式化的评判标准,很难中肯地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封杀了学生的思维,违背了创造性教学的教育原则。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非考试评价的实施
1.计算机基础非考试评价的策略
(1)多样性的评价策略。针对学生巨大的个体差异,开展教学评价时,教师绝对不能一概而论,而应针对不同的主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允许不同意见观点、思维的存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其实是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加德纳[1]认为人的智力有几种紧密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它们是语言智力,节奏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和交流智力,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所以就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领域存在不同差异,因此教学评价应从不同的角度、层面看待学生的方方面面。为师者不能以一个学期中的一次或二次的考试成绩作为单一评价尺度去评价一个学生。
(2)全程性的评价策略。考试性评价侧重于学习结果的关注,最后以分数作为标准,一锤定音,高分者优、低分者劣,但它忽视了学生学生过程的评价,事实上学生的许多计算机技术能力就体现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之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完成一项项目,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师应在教学评价中不断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能自己主动的求知。
(3)融合性的评价策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强,且计算机应用软件丰富多样,许多操作任务,可以用不同的软件或不同的方法求解,教学评价也能融合不同,不能强求统一,束缚教学视野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如电子邮件的处理,就可以用不同的软件outlook,foxmail都行,这样不仅会拓宽学生的视野,也会增加学生的融合性。
2.计算机基础非考试性评价的方法
(1)“项目引导”[2]教学模式,对学生解决“项目”的能力及解决过程中建构能力的评价。“项目引导”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它适合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它由教师设计布置学习“项目”,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学习目标相结合,以解决“项目”为动机进行学习思维和建构,从而为学生学习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打开了大门,探索出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起引导、规划、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其中评价显得尤其重要,在“项目引导”的教学模式中,项目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详解教学大纲,针对教学大纲的知识点,精心制定教学计划,针对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将目标巧妙地蕴涵到具体的项目中,项目要具有灵活性,以适应不用层次的学生,同时项目要富有挑战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针对项目的难点或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加以恰当的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也应该看到因客观条件和其他原因造成的学生之间学习程度的差异,鼓励相互帮助、协作学习。教师还应尽可能为个别学生单独设计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辅导。
(2)对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现代社会中,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不断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求得帮助,一些课本或现实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让问题迎刃而解。但实际上目前许多的学生对互联网的利用还仅局限在游戏和娱乐上,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真正利用互联网帮助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例如,让学生说一说网络安全的问题(QQ密码的盗取与防盗)学生就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学到相应的知识,然后教师加以相应的评价,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课堂集中评价,当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后,将同学们集中起来评价作品,并对完成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让展示者进行操作说明和创意解释,这样会对学生好的作品进行肯定和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然,有时也可分小组进行互评,自评,将互评结果收集,从而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喜好。另外对完成好的任务也可适当增设物质奖励,发一个奖状、证书,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4)让学生拟总结性学习心得,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这样可以促使同学进一步了解和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去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经过教学实践,发现以非考试性评价的评价模式,充分促进了师生互动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性,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教学落实到实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非考试性评价的评价模式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比较教育研究,2000.
[2]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山西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