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锦华

  摘 要: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已成为共识,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理解的缺陷和方法的不当。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本文从重视思维过程教学、科学的训练思维过程角度提供了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品质 对策
  
  新课程标准,正本清源,把“发展思维”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总目标中,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那么,语文教学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我认为,重视思维过程教学,科学地训练思维过程是关键。在实践中,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抓住矛盾与问题
  抓住解决矛盾与问题的过程,展示作者写作活动中特有的思维过程,理清正确解决矛盾与问题的基本思维过程,使学生渐渐地掌握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一般有四个环节: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解决矛盾与问题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中,因此抓住矛盾,抓住问题,抓住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展开思维过程教学的第一步。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矛盾与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丰收了,农民原本可以过上好日子,然而为什么丰收了,农民的灾难却更加深重(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同为旧社会农民,闰土和旧毡帽们在思想意识上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探究出什么?在教学中,抓住矛盾,抓住问题,把作者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思维过程一个个展示开来,促使学生去认识它,掌握它,这样通过日复一日的累积式的掌握,学生便会自觉地去把握矛盾,去发现问题,去正确处理矛盾,解决问题,形成相应的科学思维过程,进而学会思维,提高智力品质。
  二、抓住思维过程的特征帮助学生掌握特征,落实思维过程的训练促使学生学会思维
  就形象思维而言,思维过程主要是表象的运动过程,主要形式是联想、想象等。就抽象思维而言,思维过程主要是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及其派生的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根据思维过程不同阶段的特征,指导学生把握特征,落实训练过程,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人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而产生新表象的思维过程。联想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人、事、物的思维过程。想象是读者根据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的情景和形象的过程。丰富的想象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想是由文章内容引起的,与其他事物广泛联系的思维形式。联想有时表现为把文章与客观现实相联系,有时表现为把这篇文章与那篇文章相联系。如教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在阅读文中对春天描绘的语句说出相应的形象图像的同时可以追问: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朱自清的“春”还可以有什么?它们又是怎样的?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与作者有何异同?为什么有这种异同?
  分析和综合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两个主要思维过程。分析是把文章分解为各个部分,对它们的意思进行单独考察的过程,以便掌握每一个词语、句子、句群、段落的意思。综合是对文章进行整体考察的过程,把词语、句子、句群、段落的意思集中起来,掌握全篇的意思。如教《曹刿论战》时,通过分析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行表现从而概括其人物形象后,以“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是谋略还是民心”为话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考察,通过对段意、详略、人物等因素的综合起来、比较分析,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的同时,落实了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
  三、抓住思维过程发展的“中介”,展示作者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依靠什么和怎样把一件件事、一个个过程、一个个人联系起来,使之产生震撼的力量
  对于教材选文来说,这中介可以是人、是事、是物、是过程,或是观念;这中介凝结着作者的人生观、生活经历、文化和心理素养以及特有的观察角度等。正是因为有了它,在作者思维活动中,那一件件事、一个个过程、一个个人才联系了起来,然后通过作者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综合、加工、升华,才产生一种震撼的力量。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抓住“于勒的穷与富”这一中介去体验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中介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在教《变色龙》时,可以让学生抓住“狗的主人是谁”这一中介去体验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中介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四、科学训练思维过程
  阅读教学的思维过程训练,主要是通过理解、鉴赏、创造等活动来实现的。理解,即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思维过程,弄清文章各级语言单位的意思。鉴赏,即通过联想、想象等表象的运动过程,伴以分析、综合的过程,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感受、体验、判断和评价。创造,即通过联想、比较等思维过程,围绕文章引出新思想、新认识。
  写作过程的思维训练,主要是通过审题、炼意、选材、结构、成篇等活动来实现的。审题的过程,主要是对题目进行抽象与形象理解的过程,通过抽象的理解,弄清题目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对题目内容的联想、想象等形象理解,弄清题意。炼意的过程,主要是抽象、概括的过程,通过抽象、概括,把握本质,使意深而新。选材的过程,主要是比较、分类的过程,通过比较、分类,把握材料间的本质联系,有效地选择材料,表现主题。结构的过程,主要是系统化的过程,通过系统化的过程就能把作者思维的阶段性成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和连贯起来,使自身构成一个完美的系统。成篇的过程,主要是具体化、联想、想象、分析、综合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化、联想、想象等,使文章血肉丰满。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中的思维过程训练,都要注重以下三点:一是抓住核心问题,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过程的训练;二是根据不同的文体选准训练目标进行有效地训练;三是左脑、右脑同时开发,使逻辑思维过程和形象思维过程同时得到训练。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2003.1重印).
  [2]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周成义,薛玉琪.浅谈语文思维过程的教学.
  作者单位:常州市北港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