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强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小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乃至生命。课堂中实验的演示,可以增强直观的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挖掘实验资源,在实验的情景和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佳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强化实验教学呢?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现谈一下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重视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
  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活动探究的根本、前提以及必备的条件。一般实验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三部分: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和操作的熟练。操作的定向则是指学生对操作方式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操作印象的过程。
  在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中要让学生知道各项实验操作“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也是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而要能实现实验操作的定向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注意教师的示范性操作,规范实验的每个细节;
  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配合实验,反馈观察的效果;
  3.注意培养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和操作原理,小结归纳,系统地整理知识。
  通过观察教师示范性的操作、认识实验的要领,促使学生能够参照模仿,将其转变为自己的规范操作,此步可看作是操作技能的开端。要能很好地完成操作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反复练习,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力争每一操作都做到正确、规范,并适时地强化和巩固。待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的连贯性,趋于完善、娴熟,实验的操作也就达到了最佳效果。
  二、确保实验多探究少验证
  在平时的实验课中,很多的实验都是安排在相关化学知识讲授完之后进行,目的在于验证和巩固对应的知识。殊不知,刚刚学过的知识点,学生对其实验结果已经“了如指掌”,若再填写实验报告,只怕是没做实验很多学生就已填好实验现象和结论,完全丧失实验探究的价值。既然是实验课,就应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放在首位,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时,应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想他们所想,给他们所需,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自己体会知识建构的过程,让学生亲身走近科学探究中,去观察、体验、操作,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因此实验一定要多探究少验证。
  在具体实验课中,我们可以在学习某一实验知识之前,先安排学生设计相关实验,进行小组实验。实验报告的设计要明确指出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指导学生构思、设计可行的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步骤选择合适的仪器、药品,进行实验;实验做完后,如实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这样,实验的过程虽比以前多花了时间,但学生会在知识的记忆、理解以及建构上有更多的提高。
  比如说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就不能将内容直接抛给学生,而应立足于探究的方法,首先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什么关系,让学生去思考,猜想可能存在的情况。紧接着设计实验方案,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结果,分析、思考并得出结论。随后再通过镁条的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的实施,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实验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激发学生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中,找出问题的本质,然后继续深入思考完成验证实验可以采取的措施,重新设计实验,使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中量的关系,又能让学生感受探究实验的趣味,更是指导学生发现验证性实验是依赖于探究性实验的。
  三、巧用生活物品设计实验
  化学学科取之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提倡学生多思考,多从生活中选择物品设计实验,感受化学的生活化,体会绿色化学的内涵。
  就说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一课,教师可让学生考虑是否可以从生活中选取合适的物品,组装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或者用适当的物品代替实验药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肯定乐于思考、动脑筋,既展开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强化了实验基础知识,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知识迁移、开拓思维,形成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就应灌输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的思想,开发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使实验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庆说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素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该如此,只有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引导学生适时思考、处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才会更有起色。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