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霞

  摘要:教育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在与国内外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得出: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以下的原则:1.科学性;2.人文性;3,创造性;4.双重性;5.发展性。以此有利于多出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课程设置 高师 音乐教育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有着最直接的联系,直接关系到输送的人才是否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机构对师资的各种要求:是否符合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的发展的要求;是否适应学校办学发展的要求。概括地说,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及发展趋势,有利于多出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我校也一直在这方面做着努力与各种尝试,通才专业的设立(现改名为艺术教育专业)就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的一次创新,课程较之以往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再次强调美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将音乐教育视作落实美育的重要手段,前不久教育部提出的“京剧进课堂”,再次把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程度。纵览国内的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大致有以下三类科目组成:公共理论科目:其中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思想道德、心理学、教育学、外语、计算机、体育等。音乐专业科目:其中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复调、声乐、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民族民间音乐、欧洲音乐、艺术概论、音乐教学法等。学校的公共选修课与系里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文化和专业的知识面。
  
  一、我国与美国和德国的音乐教育的比较分析
  
  美国的高等院校中,不少都设有音乐教育专业,加上音乐学院内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从事音乐教育的师范生逐年增加。为了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学校对未来音乐教师的教育能力与知识结构要求颇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面:较广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行为科学的知识;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基本的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普通教育理论和方法;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课程的安排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音乐教育实践方法类课程:课堂吉他、小学音乐教学、器乐教学法、中学普通音乐和合唱教学法、音乐教育的组织和督导、弦乐教学讲座、中小学合唱教学法。第二部分是音乐教育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表演、理论作曲等)。这部分有100多门科目供选择。
  再看德国。“德国的音乐师范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体制,各州甚至各校间都各不相同。小学音乐师资一般学习三年,中学音乐师资一般学习三至四年,高中音乐师资则学习四年。在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后,必须参加一次国家考试,获取合格证书。然后到中小学进行两年的实习,实习合格者方能取得教师资格证,到中小学中去担任音乐教育工作。[1]”
  德国音乐师资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本包括三个方面:艺术实践、专业科学理论、专业教学法。艺术实践以器乐和声乐为主,合唱指挥和乐队也是必修课。专业理论的学习,包括音乐学、教育学,音乐教育和教学法理论。教学法方面的学习内容,包括培养学生创作(创作式的和即兴式的发现音乐)、再创作(演唱和演奏发现的音乐)、接受(听音乐)、移动或改变音乐(将音乐与词文、图画、身体运动、情景表演结合)、反思(对音乐进行思考、讨论)为中心的教学能力。对音乐师范的学生具体要求是应将音乐理论、课堂实践和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起来研究,努力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帮助学生自由发挥塑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感受力,发展他们的表达力。师范生应朝着“教师是教育者、教学者、分析判断者、顾问、革新者”的方向发展。
  与国外的高师音乐教育所开设的课程相比,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涉及面相对比较狭窄,缺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广度,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中,缺少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管理方面的基础性课程,这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所欠缺,直接影响了他们教育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课程的设置应当遵循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音乐教育和其它学科教育又有许多共同的属性。它们都是以人为培养对象,都是以儿童和青少年为教育重点,都有一定的上层建筑属性,都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2.人文性
  音乐教育是普及音乐文化的教育,人文性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基础。音乐艺术是人类所拥有的文化产物,是精神文明的结晶,,是文明发展史的艺术见证,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直至相互接纳的桥梁。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过程,是开拓文化视野、接受多元化文化、孕育国际文化意识的过程。
  
  3.创造性
  音乐教育又是发展创造才能的教育,创造性是音乐课程的根本特征。音乐是最具创造性的艺术门类之一,从作品的产生、表演到欣赏,音乐创造贯穿始终。“而音乐教育则能使学生通过对不同的音乐体验和行为展示,凸显音乐的创造性特征。在即兴创作与有目的的创作过程中,丰富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并在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才能的同时,开发学生音乐智能为核心的多元智能” [2]。学生参与在各种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张扬,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4.双重性
  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和教育双重专业人才的培育体系,要求能够培养出既有音乐专业技能,又有音乐教育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必须体现高师音乐专业的这一特点,一方面培养学生娴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音乐教育的能力。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课程的设置,必须突出教育目标,合理安排双重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上的比例,适当增加音乐教育管理方面的基础性课程,掌握音乐教育的方法,熟悉青少年心理与发展等,总之,应具有较强的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
  
  5.发展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音乐和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也应当与时代同步发展,其课程设置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先进性。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大艺术教育”的理念和体系正在形成。将音乐教育与戏剧教育、舞蹈教育、美术教育、电影教育、文学教育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随着计算机和数码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的应用也已逐步地进入课堂。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师的音乐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音乐素质,在课程设置方面作出调整,不断开拓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教育的需要。
  总之,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高师音乐教育也必将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确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将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将步入世界音乐教育的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1]姚思远.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