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雷丽琴
面对新课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才能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总目标,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下面结合我自己几年来的一些教学实践和大家进行探讨。
一、任务驱动,师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与学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比如,我在讲解自选图形应用时,让学生在word中利用“绘图”工具栏中的“自选图形”画下面的图形,图形包括以下内容:圆、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箭头、文本框等。
讲课前,我先通过凌波多媒体教学网进行广播教学,利用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关掉凌波多媒体教学网,让学生打开word,我边讲解边让学生操作,采用边操作边研究,互问互答的方法把与本节相关的所有知识点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绘图。在绘制基本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画正方形,正三角形、其他更复杂的图形等,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情景,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如前面已经学过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等相关内容,我就将这节课的内容拓展开,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做下面的效果,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将前后所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例包括如下内容:
艺术字:插入、设置艺术字形状、旋转
绘制图形:规则的、不规则的、直线、曲线、基本图形、颜色填充
图片:编辑图片、组合
给学生们提供了现成的例子,学生们做起来有方向,有目标,做好以后有成就感,学习兴趣更浓。
二、小组学习,共同提高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如:初中有的学校开设,有的学校没有开设,有的家庭条件好的家里有电脑等情况,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多观察、多指导,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老师应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将学生的问题分别归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未知的信息技术水平,既要关注班级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又要兼顾学生发展需要等方面的个性差异。
我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不同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给学生提供当“小老师”的机会
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分出不同层次,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得饱”。例如在讲解“文件与文件夹”时,要求学生做下面的练习。
1.在“C:\考核”文件夹下新建“图片”、“文档”、“音频”三个文件夹,并将E盘上原有的图片文件、文档文件、音频文件依次逐个按类移动到这三个新建的相应文件夹中。(必做)
2.整理考核文件夹。在“c:\考核”文件夹下新建“娱乐”文件夹,并在“娱乐”文件夹下再新建“图片”、“歌曲”两个文件夹,将原“c:考核”文件夹下“图片”、“音频”文件夹依次逐个放到“图片”、“歌曲”两个文件夹中,将“考核”文件夹设置为共享。(选做)
又如:讲解Photoshop处理图片时,设计许多开放性操作让学生都能动起来并都有收获。
(1)一般性的处理图片,利用现有的图片和文字工具做出如下的效果即可,让学生把当堂课讲的主要命令学会就行。(必做)
实例包括以下内容:素材图片的导人、主体部分的抽出、图层样式的应用、文字的编辑
(2)综合性强的知识,不仅学会今天所学的命令,还需将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起来做出如下效果。(选做)
实例包括以下内容:在以上例子的基础上,再加上空心汉字的制作。
通过练习,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学生设计综合性问题让其解决。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学习兴趣很高的学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一般方法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在实践过程中,让做得快的学生可以帮助做得慢的学生,让快的学生在辅导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优势,同时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让慢的学生也能得到相应的帮助,总之,通过实践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教师的单向付出,而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创设基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使本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