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园结合:开创幼儿教育的新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海娟

  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其实我国现在的幼儿教育跟家长教育也有一定的契合,但是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幼儿园方面
  
  1.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1)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环境,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
  (2)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2.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它的教育内容应融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把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
  (1)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批评纠正。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在这个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可以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与情境表演,念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午餐时要求做到碗里(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3)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为了使教师在教每门学科时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每周要有德育重点,并加以落实,在教学目的栏目中要加上德育目的内容,并有效果检查。
  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效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家长方面
  
  1.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
  (1)父母双方关系要和睦。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即便遇到矛盾当着孩子的面也不能大吵大闹,而应该心平气和地解决。对于孩子面临的各种情况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孩子犯了错要给他讲道理,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呵斥或打骂。孩子做得好的方面要给予表扬。让孩子回到家里感觉温暖和放松。
  (2)父母在孩子问题上要取得一致。对孩子的教育,父母要经常沟通,标准一致。绝不能各执一词,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不能当孩子犯错后逃避惩罚的保护伞。
  2.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教育。家长的以身作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个榜样,孩子一旦犯错,家长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是不是自己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如果是,家长首先要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同时家长要经常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并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争取做个合格的家长。
  3.家长要注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
  孩子不仅仅能从父母身上学到好的品行,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也一样可以受到启发,这相对于枯燥的口头教育更容易被孩子理解。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最初的认知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动作,让儿童体验和感受,在自己的动作中认识世界,会形成更牢固的认知体系,顺应幼儿的兴趣,才能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在自己的认知体系中建构自己的经验。
  同时,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和公布每周教育教学内容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从而使得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品德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总之,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幼儿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实验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