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三维目标丰富体验以增强实效的思品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 林
在二期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本人在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学科体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紧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研究教法,指导学法,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以达到增强教育教学实效的目的。
一、研究背景
(一)二期课改提出“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二期课改在教学目标设置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打破了以往课堂教学仅仅关注“知识”和“结果”的局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重新确立了课堂教学的重心。三个维度目标,互相渗透,彼此交融,“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只有经历、体验和实践过程,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体验是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是实现“三维目标”的介质。要强化体验,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独特阐释和创新理解。
(二)注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生活经历,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和内在保证。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二、体验教学的必要性、涵义和理论依据
(一)体验教学的必要性和涵义
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教师、教室、课本为中心,以此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过多地强调概念、判断、推理、原则的掌握,却忽视了个体情感、体验、领悟、想象等心理过程,教育教学的结果只求知识复现的正确性而忽视学生的体验能力。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这些都体现了对体验教学的呼唤。
在二期课改中,思想品德学科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提倡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验教学是一种通过教师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景的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加深感悟、理解并产生情感、建构知识、生成意义、发展能力的教学观或教学模式。因此,自主参与、亲临实践、开放创新成为了体验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体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认识论认为:人类的一般认知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就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教学过程同样也应包括认识和实践两方面。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在实践的体验中加深对认识的理解。同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其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成果同样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得到实现,而内化的过程离不开体验。
现代教学论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强调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智能的和谐统一,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创新。体验的自由性培养创造主体,体验的自主性培养自律主体,体验的情感性培养合作主体,体验的形象性培养审美主体,体验的行为性培养实践主体。《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紧扣三维目标丰富体验以增强实效的教学实例
(一)通过体验理解归纳拓展活用知识
思品学科八年级第三课第一框《我们周围的公共设施》,在环节二“欣赏视频,小组交流”中,我请学生欣赏介绍浦江世博家园公共设施的视频,提出思考题:公共设施由什么部门提供?给谁使用?其中有两位学生的回答与基本概念比较接近:“由国家提供给老百姓用。”“由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给人民大众用。”这时老师给出公共设施的含义,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验对知识的认同。
开展生生互动的小组讨论。比如:讨论公共设施分类表,反馈对哪一类理解上相对困难一些。这体现出对一个问题的分类说明,找到难度较高的内容重点突破。经过交流,大多数小组把焦点放在市政工程设施方面。因此,全班交流时,我在这方面多举了一些例子,如: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等工程,学生体验对知识的理解。还开展小组接龙,第一问,请说出我们学校内部的公共设施;第二问,请说出我们学校外部的公共设施;第三问,为丰富假期生活,你要安排活动,会涉及哪些公共设施呢?通过台阶式的接龙回答能由前者启发后者,后者又在前者的基础上拓展和深入,加深领悟公共设施的作用。这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距离由近及远,范围由小到大,对内容的要求由限定到逐步放开,学生体验对
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通过体验培养处理信息以及合作技能
思品学科校本拓展课程《风筝历史,合作制报》与教材有联系的章节是:预备年级第二课《融入集体 学会合作》,第二框《纪律是集体生活的保证》,第三框《集体生活需要合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筝的历史,结合历史学科的有关知识加深理解。理解合作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合作的技能。提高处理信息和文字编辑方面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阅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上网搜集并处理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制作关于风筝历史的电子小报或网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纪律的重要性,体验在集体中合作要培养集体意识,要尊重他人、宽容待人。
主要步骤:1.老师讲明学习本课的意义和纪律要求,强调纪律是合作制报的前提。2.师生探讨集体生活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3.老师布置本课任务,要求制作关于风筝历史的电子小报或网页。4.老师介绍风筝的历史,让学生引用其中的基本内容,并用自己搜集的资料作适当补充。5.小组商量基本构思,确定分工合作的任务,制作电子小报。6.在第二课时,每组展示作品,介绍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并谈谈亲历感悟。
(三)过程中抓住重要环节和生成内容体验
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我在思品学科预备年级第四课第一框《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中,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从削苹果皮想到的……》作为导入。我先请学生在纸上试着画削下的苹果皮的形状,然后请几位学生介绍他们课前探究的情况。他们在课前一起削苹果皮,并进行观察比较。由于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螺旋型方向相反,所以学生们还找了一半红一半白的萝卜来实验,以便区分。
然后有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吃苹果更科学,要不要削皮?我抓住这一生成性问题带领大家展开讨论,赞成削皮是担心苹果皮的清洁问题,赞成不削皮是考虑到苹果皮的营养很丰富,双方分别阐述了理由,接着找到了对策:如果能确定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清洗后不削皮就能吃。引发的深入思考:要注意科学、卫生的饮食方法,提高警惕,预防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学生还总结了探究体验的感悟:削下的苹果皮摆出的形状,像两个反方向的螺旋型组合成的“S”,包含了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科学道理,并由此引发对科学食用苹果的兴趣,真是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啊。他们还体验到动手实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这些过程中的乐趣。
(四)注重方法多样与可操作性全方位体验
思品学科八年级第四课第三框《现代家庭生活的管理》,创设活动《家庭理财初步实践ABC》,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可操作性的实践。
组一:查清家庭固定支出的收费标准
根据本人经验、询问家长、网上搜索、查看账单等,了解上海市现在的水、电、煤气、电话、手机通讯、电脑上网、公共交通等的收费标准。
组二:争做家庭开支的小参谋
设计《家庭理财状况调查表》给父母做,沟通后提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建议。针对青少年个人理财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采访和调查,提出有实效的解决方案。
组三:家庭理财档案的设计与应用
对于可直接记录或保存的家庭理财档案,准备好相关的记录本,一周以后检查,看多少同学能坚持执行,并检查账目记录是否准确清晰,票据收集是否存在遗漏。
组四:关于零用钱的亲子沟通
先请学生在表格中填写关于零用钱的“合理要求”和“原因”,挑选一些交流。课后进行亲子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达成一致。
师:“勤俭持家,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我们将开展“家庭理财金点子征文”活动,希望大家从小事做起,并多提建议。
(五)情境体验激发情感行为体验端正态度
初二年级思品学科第三课第三框《依法保护公共设施》中,我们开展了《护绿志愿者该怎么做?》的情境剧体验。主要内容:有些游客把公园当成了免费采摘花草的地方。为了保护这些公共设施,某班的学生也加入到护绿志愿者的队伍中。
情境一:和你们拼了
小A大声批评摘花人,被骂多管闲事。小A冲上去理论,又被推了一下。为了强行阻止他人乱采摘,小A随手拿起植树的工具,大喊一声:“和你们拼了!”
情境二:谁摘谁倒霉
小B苦口婆心劝摘花人住手,被他们讽刺挖苦,小B很生气,悄悄地在花的附近撒了碎玻璃、烂果皮等物,心中暗想:“谁摘花,谁倒霉。”
情境三:罚你没商量
面对摘花者,小C走上前去,大手一伸,紧皱双眉,气势汹汹地说:“随便摘花,破坏公物,罚款50元”“你是哪儿来的,有权罚款吗?”“别废话,罚你没商量。”
情境四:向多方求助
小D发现有人企图摘花,连忙有礼貌地制止,劝其改正。对于少数不听劝告者,可向公园里维护治安的有关部门和人员求助,如果情况比较危急,还可以拨打110报警。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前三种做法不对,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最后一种做法是对的,我们要依法制止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六)多元评价积累体验形成价值观人生观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改评价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强调多元性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多元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强调多方参与和互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二是重视综合评价,既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三是评价手段多元综合。
以下是我在思品学科初一年级的拓展课《心理自画像》中的一些做法。学生通过分组参与多个实践与探究活动,学生用课内外有关知识,给自己描绘一张心理自画像,包括学科基础、个性、情绪、能力、意志等多方面特征。组一:成长历程,发展变化,认识自己。通过今昔对比,体验成长的滋味。组二:扬长避短,挖掘潜能,悦纳自己。学习欣赏优点也正视缺点,辩证看待并欣然接受自己。组三:多个视角,全面客观,评价自我。通过人际沟通得到家长、老师、朋友等多方评价,客观面对现实。组四:心理测试,定量定性,探究自我。通过心理测试得出科学统计数据,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总之,学生在多元评价中积累了各种体验,对自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在此基础上提出理想的自我新貌,追求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作者单位:上海市新云台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