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教研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正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益发显得突出。开展有效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有效教研是搞好教学、提高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活跃学术气氛的有效形式和活动平台。因此,每个学校都必须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先导作用。
一、有效教研工作的内容
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教研工作的内容是:
1.认真学习课标和教育理论法规,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全面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2.切合实际,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促质量的提高。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执行和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实施计划,努力体现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规律,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抓住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研工作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师,高素质的教师必然会带来高质量的教学。所以,师资队伍建设、精英团队的打造是每个学校必须面对和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是有效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4.精细管理,有效监控和提升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和各环节的精细管理,对教学全过程有效的监控和指导,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评估。研究考纲,研究命题,研究考试,进行考试情况分析、反馈等,是有效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5.功在平时,实化日常的教研活动。要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部署,提高教研活动的组织水平,以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可利用教学专题研讨、教师发展论坛、高中考研讨会、集体备课、教案展评、互相听评课、组织观摩教学、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等有效活动形式。借鉴先进教学教改经验,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6.重视过程,做好有效教研工作和教研活动资料建设与管理工作。教研资料包括各学科教研活动记录、教研组工作计划与总结、教学进度表、试卷分析等;各教研组应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保管相关教研资料。
7.讲究效率,建立提高有效教研工作质量的有效机制。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重建教研文化,制定出教研工作制度、教研工作质量考核指标等,以规范的管理来促进教研工作质量的提高,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有效教研实施的策略
新课改下倡导的校本教研是一种很有效的教研形式。它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升华、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效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必须紧扣自己的职能,研究教法与学法,促进教师成长,促使质量的提高。活动的形式很多,常规的大家都在做,只要做实就把它做好了,形成了效益。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建设教研文化,创设教研环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源教授对未来的教研和校本教研向何处发展提出了“四个转向”,即“从技术熟练取向走向文化生态取向,从关注教材教法到全面关注教师和学生行为,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这为我们进行有效教研指明了方向。
教研文化是一个正处于建设和发展中的事物,借用《教师之友》上的文章《校本教研走向的思考》一文对教研文化的描述:“有文章从研究理念、研究风气、群体意识、个体态度、研究策略几个方面分析了教研文化的内涵,认为,教研文化的研究理念是全新的,研究风气是民主的,研究意识是群体的,个体研究态度是热情的,研究策略是智慧的。”由此教研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可见一斑。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体,教师的课程实验研究必然要经历现代思想与传统思想的思辨与碰撞,才能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进而内化为教师的教学技能,实现课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价值。
教研工作应更有效地促进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与教师的交流、研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唤醒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开发、建立丰富、生动、具有特色的课程资源;鼓励教师专业发展,倾听、理解、协商、研讨,鼓励、认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富有个性的做法和创造;建立教师间的平等协作互动的关系;在教师的自我反思中,获得自我的专业发展。所以,教研文化的重点就是我们的教研工作应该更加关注人――教师、学生。
构建教研文化,就是教研的内容要有效地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为课程的建设提供实据;教研的工作模式、运行机制要有利于课程的实验和推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使教研员自身获得专业发展,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策划和开展,为广大教师提供搭建互动交流的教研平台,设计各种教研活动,促使全体教师的综合发展:首先,以团队精神的凝聚为主;其次,以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提高为主。这样,使学校教研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教育整体的发展就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使我们教研工作的开展实现顾泠源教授所说的“四个转向”。
2.感受成功快乐,实现专业发展。真正源自教师实际需求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研活动才是最具有活力的!才是最受教师欢迎的!这样的教研活动才能使教师带着愉快的积极的心情参加,才能使教师获得成功、获得发展、获得快乐。教研活动,坚持让老师提高的原则很重要。其实,每个老师都有上进心,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缺乏的是有力的引领、指导、支持,经常给老师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新办法比空洞的说教更有用。
大家互动讨论,向优秀教师学习,向名家学习,向书本学习;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切实的教学交流,大家互相说课,听课,评课;再就是平时老师们可以把自己上课时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定期交流等等都是很有效的活动形式。在平时教研活动中,把自培、互动、共享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师自身的教研目的,让每一位教师“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着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的东西再研究”,亲身体验“研究-实践-反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教研活动的成功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实现发展。
3.科学开展教研,培养教研骨干。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80∶20法则。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80:20管理法则”,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20%业务骨干的管理上,抓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以提高企业效率。
80∶20法则对学校教研组的管理也是适用的,一所学校,真正擅长搞教研活动的教师,也仅占教师总数的20%左右,重点抓好这20%的教研骨干分子,支持他们鼓励他们,既能促进他们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又能带动80%的教师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来。 学校必须处理好20%与80%的关系,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20%的教研骨干分子搞好教研工作,同时又要注意不能让20%与80%对立起来,否则会带来消极的后果,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教研工作环境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能够保证20%的教研骨干分子专心从事教研工作,而且对80%的教师充满了吸引力,让教师真正体会到,教研活动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研活动必须坚持科学精神,要真正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教研活动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教研的真正出发点,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才是最有价值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