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提问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细云

  关键词:新课标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此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探讨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作者通过几个方面的实例来说明课堂提问的策略。
  摘要:新课标 探究 问题意识 时代性 有用性 思维性提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万,起点是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舍得花大力气引导、鼓励学生寻疑、质疑、析疑。
  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成为善问、善于引导的“智者”。结合这几年新课标课程的教学,我认为必须把握好这几个方面:
  
  一、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特色
  
  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学生不应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和一个消极被动的盲从者,而应是一个寻求地理知识规律的探索者。老师要合理地引导,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和问题的发现者。
  例1:探究气候特征的描述角度,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段:
  1 气温曲线图中,分别描述出它们的特征(热带、温带和寒带各一个)。
  2 怎样在温带气温曲线图中画出我们南海的年气温曲线?
  目的:引出亚热带的气温特征,而且学生基本上能够从自身的经验总结出我们冬天不会低于0℃,夏天估计能够达到30℃左右。另外,也可以找到温带和亚热带冬天气温的表达用语的区别。
  3 气温曲线有没有中间凹下去的?怎样画,为什么可以这样,说明了什么问题?
  目的:过渡到分析南半球的气温曲线特点上来。
  4 四个图按纬度高低排序,哪个年温差大,有什么规律,能用一个简图画出来吗?
  目的:此问题应该是知识的升华和总结。相对来说比较难,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大多能不断地总结,养成一种思维习惯。
  很显然,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老师不直接把规律奉献给学生,而是慢慢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主动探究气温曲线的特点和区别,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内部能动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欲望的活跃状态,提高课堂效果。
  
  二、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适当实现师生角色转换
  
  新地理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学生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开手脚、开放思维、自由表达,老师要善于营造提出问题的氛围。
  例2:在上《欧洲》这一章节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利用你的资料(包括课本、地图册、你旅游的照片和DV等),设计有关欧洲的问题,发到老师的邮箱。
  学生的答案可以说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最后我选取了以下的问题作为我们上课重点探讨的问题,并且作为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肯定,我在问题后面打上他们的名字。以下为他们的问题整理:
  1 欧洲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可以从哪个地理角度去分析?
  2 欧洲的海岸线非常曲折,为什么?曲折好不好?
  3 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气候的影响力真有那么大?为什么?
  4 荷兰为什么被称为风车之国?现在还用吗?
  5 欧洲为什么没有沙漠气候?
  显然他们提的问题还是挺有质量的,在对他们进行了一翻肯定之后,再以这些问题为引子,引出关于欧洲的学习。
  老师通过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设计,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情景。整个过程中老师充当更正点评家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的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也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
  
  三、体现时代性、有用性的地理学科特色
  
  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规律、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注重学以致用,体现地理学科的有用性和实践性。在这几年的高考中,也明显可以看到这个方向。
  例3:在气候和天气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 你认为什么温度范围最舒适?
  2 舒适度除了考虑气温还要考虑什么天气因素?
  3 北京奥运会:潜在的天气会给运动员、观众及其他人员带来哪些问题?
  4 假设你要去撒哈拉大沙漠,请问你行李中必备什么?
  目的: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上来,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地理事物、现象中,好处: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个人体验,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
  
  四、变事实为基础性的提问再到思维性的提问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相当一部分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提问。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的提问中有几个是典型的以事实为基础的问题。如: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是哪三个国家?从表面上看,师生之间存在着互动,但这仅仅是浅层次的互动,只涉及到分析性思维。以事实为基础的提问和以思维为基础的提问之间有何不同呢?
  例4:试比较下面的两个提问:
  1 什么是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和大陆性特征?
  2 从两地气候直方图上的资料分析,哪地的大陆性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显然,不同的提问策略,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差异。第二问以思维为基础,考查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思维和讨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有大量的互动。当然,此问比较适合知识的复习,不适合刚刚学习一个新知识。
  结语:综上所述,以上几点做法就是倡导老师通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问,为学生创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了潜能,思维碰撞出了火花,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