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笔者结合实践,总结出几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调查研究,建立档案;深入了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优先辅导;奇思妙想,保持兴趣。
[关键词]学团生转化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素质教育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根据“木桶原理”,只有让学匿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让全体学生发展。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大多数学校、大多数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在古今中外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对学困生的研究历史尽管久远,但并未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恐怕就在于学困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一个永远探索不尽的课题。抓住“学困生”感兴趣的一点一滴的意趣为突破口进行转化,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同时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为成功转化创造契机。
踏入教育界12年了,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件“分内事”。在实践中,针对学困生这个问题,本人也做了一些探讨。
1.调查研究,建立档案。要研究与转化“学困生”,没有“学困生”的第一手资料背景就如无的放矢,纸上谈兵。所以,我们一方面仔细研究学校教导处每学期一次的“学困生”调查表,一方面与班主任相互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及学习兴趣,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可能适合学科教学转化的学生人选,避免造成第二次的转化困难;反之,如果没有做好前期的相关工作,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就可能造成转化不成功,此时反而对“学困生”的自信心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
2.深入了解,对症下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学困生,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成功。对于学困生的界定,至少需要符合以7F--~"条件:①个体的智力正常,或接近于正常,一般认为智商应该在80以上;②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无法在正常的教学条件下从事有效的学习,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接受特殊的教育服务才能学习成功;③他们的学习困难不是感官障碍、情绪困扰或缺乏学习机会等因素造成的。学困生一般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懒惰,没有上进心,无远大理想目标,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得过且过。在与学困生的长期的接触中,我发现学困生的心态比较复杂,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却由于很少得到别人的尊重,往往表现得胆怯和自卑。这些学生虽然外表装作对什么都无所谓,有时还自视孤傲,但内心常常很自卑,没有自信心,始终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
3.园地制宜,优先辅导。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不在于他们掌握学习内容的能力,而在于学习的速度。只要在现行的群体教学中辅以某些个别化的教学手段,确保一部分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得到适当的矫正教学或辅导,任何・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数学。
4.奇恩妙想,保持兴趣。“学困生”对学科的原始兴趣是我们成功转化的前提条件,而保持“学困生”的持久学习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如果教师在学生有兴趣的条件下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激励,“学困生”可能会由于其自身弱点起主导作用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从而丧失成功转化的机会。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各种奇思妙想有针对性地创造一些“特殊情境”或采用特殊教法来引导“学困生”,保持“学困生”的持久兴趣。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并非一件易事。在学困生的研究领域里,需要我们研究、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求索。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对症下药,“花,总会开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