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就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基本对策,做些许探讨,以期对当前政治课改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政治教学 问题 策略
1.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为高中政治课程改革提供指导、规范、激励和评价功能,使得新课改实验地区取得了阶段性可喜成绩,但囿于课程理念和操作层面等因素,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出现种种问题,值得探讨。
1.1 “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部分还给了教师。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习期间,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论冲得远还是近、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学生脑中仍空空如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
例如,在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1.2 “洋葱式”课堂教学。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力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我们把他称之为“洋葱式”课堂教学,即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讲授高一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该教师设想借助《老汉杀鸡》漫画创设《蛋市》情境,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按照设计,“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由学生激烈的讨论。本来这种情境设计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教学创想。然而实际效果是整堂课过于活跃,学生发觉像在“演戏”,故而极力做秀一番,随意添加莫须有的场景,全然抛离了书本知识。特别是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插曲: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口中大喊“杀!”,此时,该教师未能及时引导学生以实现教学目标。
2.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中主要问题的基本对策。比较而言,此次新课改是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一次根本性的革命,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观念和行为上做很大的调整,因而在课堂上容易出现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
2.1 透析新课程理念,切实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新课程理念坚持教育要富有时代性,加强思想政治的引导与学生的成长特点、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以及构建促进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这些理念要求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转变为“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把教师主导的“目标一策略一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一体验一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构筑并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2.2 加强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主题相结合。在学科知识教学方面,受道德理想主义传统的影响,我国教师一直相信“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理想层次的道德教育,相对忽视原则层次特别是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但却违反了道德认知的一般规律,增加了道德践行的难度。
毋庸置疑,为增强政治学科知识的可接受性,必须使之与学生身边大量的生活素材结合起来,要选用学生深切关注的社会生活主题来阐述学科理论观点,力争做到“立足生活而教”、“通过生活而教”、“为了生活积极向上而教”。
2.3 主动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政治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虽然丰富多样,但它们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我们主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撇开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谈,仅就前文述及的生成性资源而言,它就有很大的开发、增值空间,并对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
但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机械的教学预设导致课堂教学封闭、沉闷;一些教师片面认识生成性课程资源,漠然反馈课堂上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等,造成该类资源白自流失。近年来政治新课改实验一方面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使课堂上涌现的生成性资源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因这类课程资源转瞬即逝,能期待而不能预约,使得流失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为此,我们在观念上要高度重视生成性资源的主动开发和利用,在实践上要不断提高教学机智,学会鉴别、判断、引导、激发这类资源的大量涌现,并不断提高对它们的捕捉和掌控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