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我国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新课改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亦不可否认这中间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现阶段农村初中学校的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作者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问题较严重。鉴于此,作者就这个问题展开相关探讨,希望借此提出一些相对应的策略,帮助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大城市,投入社会生产当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家庭是父母外出务工,爷爷奶奶留家照顾孩子。但是由于爷爷奶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无法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也没有较好的家庭人文教育,导致孩子放学回家写作业不积极,甚至不写作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因而容易形成叛逆、孤僻、自卑等性格,在学习上就表现为厌学等问题。
  2.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引导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对课堂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社会的教师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多方面的束缚,无法采取理想中的教学模式教学。例如,此前曝出的“男子20年后拦路扇老师耳光”“‘90后’女教师校内遭前学生殴打”等社会新闻事件,使得教师在学校不敢对学生进行严厉的管束,害怕一不小心就会遭到报复。上课时,有些调皮的学生,不仅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其他学生学习,扰乱课堂纪律。教师对这类学生深感头痛,却不敢对其进行严厉的教育或惩罚。受国家教育政策约束以及当前社会不良事件影响,教师在工作中怕“闯红灯、丢饭碗”的心理越来越显著。
  3.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又无法正确把握很多问题的“度”,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诱惑,从而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比较常见的就是学生在学习中遭受打击后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偏科现象发生;再加上数学课程本身具有抽象性和烦琐性的特点,学生又很容易在青少年时期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跟不上进度,一个问题学不懂导致下一个问题更学不懂,或者外界其他因素诱惑使学生学习受影响等,都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课程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越来越难,越来越不想学,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解决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低效问题的对策
  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创建“温暖”课堂
  由于当前农村初中学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往积极的方向发展。例如,教师应适当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与学生家长经常沟通,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转变教学理念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式听课、做笔记。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教师的上课方式一改传统的“满堂灌”模式,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例如,教师在讲授平面几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幻灯片上将平面几何更直观地演示出来,包括图形的旋转、平移、翻转等,直观的动画演示,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课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技术和网络资源,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视频学习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可见,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引导,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由于当前农村初中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循序渐进,帮助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掌握所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学习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可以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作业,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帮助学生进步;而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打好学习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做好引导工作,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4.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方式。初中生由于年龄段的特殊性,尚不具备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独立思考能力不强。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分配小组开展关于某一问题的调查分析,最终整理出调查数据和相关的示意图。在学习圆锥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工合作手工制作一个圆锥体,然后再将圆锥展开,从而去思考和理解圆锥与扇形的关系。教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交流与互助,不仅能学习他人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当前农村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低效现象普遍存在,且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最应当做的就是想办法去克服这些困难,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来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入手,构建“温暖”课堂,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春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存在及有效对策[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8):26.
  [2]陈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有效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6(29):62.
  [3]夏德祥.初中新課程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对策[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版),2015(7):65.
  作者简介:柯玉亮(1967—),男,陕西安康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6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