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矛盾和对策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党和政府始终关注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当前农村经济虽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矛盾现象,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特提出几点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矛盾;对策
  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有着深切的关联。为实现农业安全,党和政府始终关注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工作的,2003年我国提出“三农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份决定提出要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意见;党的十八大针对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进入新时代,要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新发展理念指引农村经济发展。2019年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央一號文件。当前农村经济虽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矛盾现象,这些情况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特提出几点对策供参考。
  一、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1.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不断提高制约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当前我国普遍面临经济增长缓慢,短期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使农业生产成本却不断提高,而农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种养殖的风险不断加大,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农民增产不增收。
  2.城乡差异影响农民的非农性就业收入。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困难;加之城乡医疗、教育、卫生等基本民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差距,城市失业人员激增、毕业大学生数量增多等都严重影响农民转移性就业收入。
  3.财政支农保护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中央地方财政投入的支农资金比重偏低、总量不足、结构有待调整,尤其在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环节等基础性、战略性、社会公益性项目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户、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的启动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4.农村产业升级引发的冲突与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产业体系普遍较低,农民平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少,产业升级所依赖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不适用于我国国情。在城市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产业升级要谨慎推进;农民受教育水平高低不齐,容易造成了农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5.农村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管理和财政投入以县区为主,分级办学制度加重了基层政府和农民的负担,城乡教育均衡无法实现;农村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农民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仍然有城乡差别,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6.新一代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仍需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影响,导致农民接受外来信息能力弱,对新知识与农业新技术的敏感度不强,很难培养他们学习先进的技术,使用先进的装备。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的生产效率与水平。
  7.农业和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急需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虽然逐渐完善,但流转配套办法需完善,以解决土地流转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虽然数量多,但普遍规模小、农民参与程度低、发展实力薄弱、发展步伐缓慢,农村经济结构急需优化。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需要政府有针对性地投入资金;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投资应当应用于农田、水利、灌溉、农机、农业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领域。在进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保护。
  2.因地制宜合理有序进行农业产业升级。农村产业升级需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合理有序地进行;信阳市近年来进行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宜茶种茶,宜粮种粮,宜机械化则机械化,结合信阳茶产业开展生态茶旅游,结合稻虾共作开展生态农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培养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农民的素质需要将科技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于新科技要在应用中予以学习;通过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引导更多村民提高素质,从而促进农业经济高速发展。
  4.推进和优化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严格控制基本农田不被侵占,推广农业新技术,推进和优化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鼓励和促进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和相关产业链发展,要保证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扩大出口,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5.制定完善的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把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做法,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和培训质量监督,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吸引、鼓励和号召大中院校和职高毕业生到农村干事创业。
  6.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为重点,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探索城乡一体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归属感。
  7.多措并举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瓶颈。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递增机制,优化调整支农资金使用结构、方向和使用方式,让涉农资金真正发挥用处;开发三农金融产品,优化审批发放程序,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和信用评价办法,提高农民诚信意识,控制农村资金外流。
  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保制度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公共财政对农村和农民的普惠力度,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等,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异,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
   9.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落实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坚持循序渐进推进,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原则和底线。
  三、结语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整体良好,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问题与挑战还会涌现出来,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各地要结合各地实际做出不同的处理与应对,才能使问题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参考文献:
  [1]王保强.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J].新农村,2014(4):30-31.
  [2]徐丽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效途径思考[J].福建农业,2014(9):53-54.
  [3]王秀娟.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和策略分析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11-12.
  [4]梁淑清.浅谈农业经济发展与乡村产业结构调整[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2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04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