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特征。语文教学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要转变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体现注重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个性化 学生
1 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语文《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可见,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把人的潜能发掘、激活,素质教育就是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崇尚个性,注重创造正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自由地发展,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话题。
语文教学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例如,一年级课文《太阳》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上课时。我一把问题提出,好几位学生都回答“喜欢”,惟有两三个学生说“不喜欢”。因为太阳晒得太热,晒得人的皮肤发黑,把花儿、草儿都晒死了等。这时,我并急于去纠正他们的看法,而是尊重并鼓励他们,赞赏他们的独特见解,然后不失时机地把他们的思维引向理解“人们离不开太阳”的道理的问题上来。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开放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只有这样,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2 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宗法观念,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我们教师首先能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其次要从以往的“标准划一,关注少数”转向“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设定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因势利导: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成为教师启发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及能力的活动过程。
3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语文学习现状,从而确保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把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
“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的个性化教学操作策略。比如,在讲读《林海》的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喜欢哪句就针对哪句谈理解;喜欢哪个词,就针对哪个词谈理解:自己感觉对哪句话理解得好,就把哪句话读给大家听;自己最喜欢哪句,就先把哪句背下来……结果,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在讨论和背课文中。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几乎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课近结束,学之未尽。可见,在充分地选择和加工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情。学生在选择后。更深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乘上作者思想感情的帆船,在多彩的文学海洋中邀游,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上、认识上、情感上的满足,而且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树立了自信心、自主性,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4 转变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体现注重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一直以来,僵化的考试方式及评价体系,严重束缚着语文教学的个性培养,使语文教学不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而是为应试而教。因为应试教育所关注的往往是人才培养的模式化、标准化,而不是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于是教师们惯于用统一的材料来统一学生的认识,鼓励的是对既有知识、定论的盲目认同。而不是独立、求异和发散性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长期受到束缚和限制,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个人的体验。这种只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发展的背景和过程的考试制度及评价体系,严重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致使语文教学的评价功能退化为一次考试,一个分数。
现在,《标准》在评价指标体系上作了较火的变革,它制定了“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和“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工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利于个体发展,使语文教学评价走向全面、合理。例如,让学生自读一篇短文后,让他写出几个与文中的某某词语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再让他说说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地方(或词或句或段或人物或事件),并说出一定的理由;或者就短文的事件或人物发表自己的意见。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必然推动教学变革的进程。开放自主的语文学习,必然带来个性自由的语文教学的春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