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中的五“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笔者认为:为了能在教学中产生教有所爱、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最佳效果,创新教育应从五“新”谈起,即:教学方法新、教师形象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材料新、考试办法新。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 教师形象 师生关系 教学材料 考试办法
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笔者认为:为了能在教学中产生教有所爱、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最佳效果,创新教育应从五“新”谈起。
1、教学方法“新”。革新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灵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经常以学生为知识容器,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试题古板单调,过分强调学生背诵的功夫,且只允许背标准答案,不能有超出标准答案之外的发挥。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不需要也不必要对标准答案以外的东西进行探讨,只需要把书背好就行了,没有一点创新精神;教师也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僵化模式,自身的创新水平也逐渐下降,且代代相传,影响了人的素质的提高,从进化论而言也缺乏科学性。
革新教学方法,首先体现在教育思想上。要摒弃束缚人发展的教育模式,运用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年轻一代。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逐步培养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另具慧眼、独辟蹊径的素质。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每位同学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怕学生出错,更不要阻止学生出错。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观点,说明他在思考、在探索、在创新。他就是在犯错误的同时培养了探求真理的潜在意识。
教学方法的革新还体现在教学手段上。一根粉笔、~本书、一张嘴巴、一块黑板,日复一日,再精彩的讲解也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物展示、音乐启迪、课本剧表演、多媒体教学,各种方法穿插进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形象“新”。良好的教师形象如同一则好的广告,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效应。时代在变,受教育的对象在变,我们的观念也要跟着变。教师应重新设计自我形象,一改过去那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冷峻模样,要把自己设计成学生言行的偶像。实际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若对某位教师感兴趣,往往也对他的课感兴趣。新时代的教师形象应该是:衣着美观大方,性情活泼健康,态度亲切和蔼,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外部形象上吸引学生,学生才愿意跟你亲近,进而对你的课产生兴趣。达到师生和谐统一,教与学相得益彰。良好的教师形象本身就是一种美,对学生的心理可以起到陶冶的作用。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之中,忧学生之忧,乐学生之乐,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既是“父亲”又是兄长。课外师生间可以畅所欲言,课内却能够井然有序。如果平时对学生居高临下,那么你上课就一定是唱独角戏,课堂一片死气沉沉,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如果每节课你都把身心融入到学生中,当引导者的同时努力做他们的观众和听众,让学生唱主角。这样,教师一个眼神,就会弓1来学生会心的微笑;一个手势,便能得到迅速的反应:一句话语,则又带出一片琅琅书声,教师导、学生演,形成一种无言的理解和沟通,达到一种无形的默契与和谐。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疏通了渠道,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得恰到好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文基础。
4、教学材料“新”。现行的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那些过时的,无助于开发人的智慧的以及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东西应大刀阔斧的调整,否则,浪费了师生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反而会起到副作用。教材应适应历史的潮流,反映时代的特征,为现实社会服务。作为教师,应花大力气挖掘新教材,不断地在课堂上展示新素材、新观点和新思路,力求教出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特点。教书好比画画,课本只是树干,更美的树叶和花瓣要靠教师去描绘、去发展。教师一定要做到用新办法、新教材,教出新成果。
5、考试办法“新”。生产关系可以促进或者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同样,考试制度也可以促进或者制约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在我国这么根深蒂固,这是与多年来的考试制度息息相关的。因此,要搞素质教育,首先要改革考试制度,只有把这个独木桥改成阳关道,千军万马才能冲锋陷阵、各显其能。在这一点上,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做得比较好。他们注重“广积粮”,我们却注重“深挖洞”。挖得太深,往往挖到“牛角尖”上去了。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考察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有一套小学毕业考试题,语文和数学考试题摈弃了传统的出题模式,解答时只需列出算式就可得分,这样按步骤给分,避免了小学生由于答案中的一点小问题而遭全盘否定的局面。
彻底改革考试制度,各渠道、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全面、更合理地选拔人才,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不要一考试就是做题,只要考分高,一切都不管。教育质量并不单单等同于分数。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思想素质、体能素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
总之,在深化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教学管理的优化创新,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动力。广大中小学管理者及广大师生要能继承传统,立足创新,不断开辟新思路、新途径,走出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特色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