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存在在用、未用之分,未用的固定资产还存在闲置、借出、损坏、丢失等情况。本文深入分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394-02
引言:全面了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现有数量和使用情况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所在。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存在在用、未用之分,未用的固定资产还存在闲置、借出、损坏、丢失等情况。本文深入分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
许多事业单位在投资建设办公楼、车库、购置公务车辆等,不入固定资产账。有的单位基建工程投入使用后,迟迟不做工程决算,财会人员不按有关规定对新建的固定资产估价入固定资产账;有的单位购置车辆只列支出,不入固定资产账,转手卖出后,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现象严重。
(二)账外资产现象普遍
账外资产是指没纳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没入单位财务账的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机器设备等。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需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一些事业单位对购置的符合固定资产标准但价值较小的桌椅板凳、图书、陈列品等或上级拨付的资产,不入固定资产账,形成账外资产。还有部分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用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既未计入主管部门固定资产账,也未在本单位设立固定资产管理登记卡,随意使用和处置。
(三)固定资产管理松散
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有的单位虽然能够将固定资产入帐,但长期不盘点,一经盘点,多数账实不符。有些单位对已到报废期或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长期堆放在仓库里,或是到处乱扔乱放,无人管理,也不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报废,长期挂在账上,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四)违规采购和处置固定资产
有些事业单位在新增固定资产采购时,没有政府采购办公室下达的采购计划,也没有通过采购中心购买。事业单位出售、转让、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处置,应按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处置固定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个别单位资产的报废、调拨和变卖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除此之外的车辆、办公设备等国有资产处置均未严格履行程序。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修购基金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的用于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按现行制度规定‚修购基金提取时列为“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而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也将购置费列为支出,这将导致支出的严重虚增‚使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内控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落实监管措施,是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单位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各事业单位必须清晰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的收入、调出、保管、使用以及清理报废等情况,切实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使其发挥应有效能。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这部分固定资产占事业单位资产比重较大,应当加强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要对资产要实行统一管理,设置固定资产分类账,确定专人对固定资产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应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入账。逐步健全采购、验收、出入库、保管、领用、维修、报废制度,对登记入账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对调出、出售、报废和报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明确责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落实。
(三)强化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维修管理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使用维修管理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使用单位和使用人要对固定资产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使用登记、细心维护、妥善保管。同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转让、出租、出借、变卖、抵押、报损、报废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定进行财务处理,要制定严密、详细的固定资产处置程序和办法,防止单位和个人随意处置固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鉴于事业单位目前账外固定资产问题的普遍性,地方政府应联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定期安排固定资产清查核实,按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实施方案,明确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范围及工作目标、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清查工作时间节点要求,彻底查清账外固定资产底数,然后按制度规定登记造册,评估入账,纳入固定资产。做到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明确单位负责人、财务管理人员有权力、责任以及行政的、经济的处罚条款。今后再发生固定资产不入账问题,要追究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并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密切配合,确保工作稳步推进;要动态跟踪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务实高效;要按照工作方案的时间节点,抓好责任落实,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考核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有效的改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闲置现象的发生。通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单位能够准确的掌握固定资产实存及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落实资产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为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产、完善资产调拨手续及部门资产账簿管理工作打下基础,极大地提高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使用效率和资产管理水平。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明确责任边界,优化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加强分工协作,做好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特别是构建财务管理人员自律、外部审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制。财务管理人员自律,就是从事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加强自律意识,有针对性地、经常地开展廉政自律教育,使每一位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和个人利益,能够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外部审计,就是充分发挥监察部门以及审计机关的监督作用。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要求。严格财务开支审批授权,建立预警机制,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社会监督,就是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防止暗箱操作。要建立固定资产集中采购和管理的社会举报制度和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执行部门要定期将固定资产采购程序、分配结果、管理情况等在全行公布,使固定资产管理公开化、透明化,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理,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意识,明确单位准确及时完整登记固定资产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资产来源渠道和方式,确定资产登记入账依据。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清晰有序、资料完整。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范娟.浅析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0.03.
[2]严英.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0.12.
[3]秦莉霞.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公共支出与采购.2010.09.
[4]柳爱梅.试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J].秦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8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