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平山

  【摘要】本文从阅读能力培养需要建立的立体结构入手,分别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探讨价值,完全吻合新课标对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阅读动力;阅读认知能力;阅读理解力
  语文作为语言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重任。而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那么深入探讨阅读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阅读就是读者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构建意义的心理过程,其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利用阅读策略以适应不同阅读条件的过程。因此阅读能力构成要素就应该包括阅读的语言文化甚至个体生活体验的认知能力、想象、联想、分析、判断、概括、推理等多种思维活动参与的理解能力、兴趣、意志、习惯等情感因素促成的阅读动力以及精读、略读、快读等阅读方法灵活应用的能力。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就应该紧紧围绕多维、立体的阅读能力结构。在相辅相成、逐步深入又往返流动的同时,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采用不同的侧重面培养,从而使全方位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一、阅读动力的培养
  能否养成自觉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动力的培养息息相关,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1-2年级的低年级就重点抓起。
  策略1:利用启发式激起阅读兴趣
  首先,可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预设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阅读的美好。其次,可以以开放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不设边界地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第三,开展朗诵比赛、办读书简报、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等课外活动,巩固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老师可以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老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策略2:通过细节化教学,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
   针对不同性质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多种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既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在思考、体味、升华中深入理解文章的精读,也让学生学会通过对首尾句及关键词的掌握而了解文章大意的速读,以及同时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来深刻理解课文。这里要注意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切忌揠苗助长。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对重要的字词句进行圈圈点点的标识,对不认识的字词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其次,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使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第三,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写部分读后感,使他们养成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让阅读不仅仅停留在阅读理解层面,而是跨越到阅读应用层面。
  二、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
  阅读知识是阅读能力的基础结构,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先导。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于3-4年级的学生。
  策略1:训练新旧知识相结合的技巧
  首先,可以加强课前的预习,在预习时提供感性知识或相关背景材料。其次,让学生学会精加工提问,这类提问通常做法是,一边阅读一边向自己提问,从而在新信息与旧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第三,让学生熟悉好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图式结构,帮助其迅速理解各种体裁的文章。
  策略2:概括中心思想,建立知识的整体结构
  通过划线摘要和作注释来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或写提要对新课文进行精细加工和整合;也可以尽可能用自己的话对课文进行总结。在抓住了主题,理解核心思想后,就可以勾画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
  只有新旧知识得到良好的结合,知识整体结构的构建才成为可能,同时,知识整体结构的建立又可以使零碎的知识点得到系统的整合。而阅读认知能力正是通过这一个个系统的知识结构建构而完成的。
  三、阅读理解力的培养
  阅读智能是阅读能力的主干结构,由阅读感知力、理解力、鉴赏力、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组成,其中以理解力为核心内容。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于5-6年级的高年级学生。
  策略1:在容忍假设中提高阅读理解力
  为了帮助阅读学习中领会能力差的学生,德文(Devine,1987)建议使用下列策略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1)变化阅读速度,以适应对不同课文领会要求上的差异。对于比较容易的章节快速阅读,抓住作者的整体观点;对于较难的章节,则放慢阅读速度。(2)容忍模糊,如果阅读过程中对某些陈述不大明白,要继续下去,不要终止,作者可能在文章的后面加以补充说明。(3)猜测,当不大理解阅读中的某些内容时,要养成猜测的习惯,猜测其含义并且能够继续阅读下去,看看自己的阅读猜测是否正确。例如,对于阅读领会能力差的学生,我一般采取下列方法:先读课题,讲课题,请学生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接着请学生听范读,自学生字、词,思考字、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最后练读课文。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让学生清楚如何去做,应该做什么,而不是盲目乱读,这样,阅读领会能力差的学生可初步学会怎样阅读。(4)重读较难理解的段落,尤其是当阅读过程中,信息仿佛自相矛盾或者模棱两可的时候,此时运用这样的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
  策略2:充分调动感觉器官,培养阅读鉴赏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将阅读文本中反映的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提高到审美教育的高度,使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成为对学生素质与修养的陶冶。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阅读鉴赏能力:(1)借助于语感,在语言信号的刺激下经过想象,在阅读鉴赏者的头脑再现作者构建的艺术形象,这是阅读鉴赏的第一个“环扣”。(2)补充想象,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画面,从而获得更加完整丰富的形象美感。(3)深入体验,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以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主动思索作品的意义与技巧,领会各种文学手法的艺术效果。(4)细心领悟,鉴赏者对文学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以达到情感与理智高度结合的境界,真正鉴赏出作品蕴含的深长意味。
  策略3:应用“发现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迁移力与创造力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不组织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漠视学生的合理要求,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以窒息学生的天性为代价。因此,教师应当把阅读教学从传统教育的“传授式”转换为“发现式”,通过设计一种让学生感到无忧无虑的又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空间,来创造意义建构的领地。首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引发学习动机。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探索知识,并留下探索空间和进一步思考问题的时间,使学生有条件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更高阶段的学习。第三,当学生需要克服困难和付出较大努力才能完成任务的关键时刻,教师应给予适时、有益的指导。确切的说,只有当阅读课堂能使每个参与者有能力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时,这样的阅读课堂才会变成一种真正的学习空间,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造就出具有广泛迁移能力、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
  总之,如果教师能真正将这种全方位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贯穿到教学实践中,那么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价值多元性、整体领悟性以及对话互动性的小学生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阎国利、吕勇.阅读策略[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48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3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2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