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记一次化学课外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改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 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事实上,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上下工夫,而往往忽略了在教材一角处的课外探究实验。即使学生发现后提出来了,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实验条件等限制,教师往往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或者将课外实验探究活动的题目留给学生,而没有去精心组织开展这项活动。因而这样就失去了一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大好机会。事实上,正是因为课外实验探究活动打破了课堂教学中的条条框框,不受课堂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约束,从而学生能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自由探究,大胆思考,大胆设计,使实验探究活动更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广泛性和灵活性。并且也不受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上的限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合作等综合素质方面有独特功效。也正是因为课外实验探究活动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提供资料,或者对一些实验进行技术指导和安全防范,处于一种服务者的地位,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
   笔者根据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化学》九年级(上)教材中145页的课外探究活动,利用醋和食用苏打反应产生的气体的特性,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喷气动力船。通过学生多次设计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具体探究过程如下:
   一、实验用品:
   塑料可乐瓶一个、细玻璃管一根、橡皮塞一个、食用小苏打20克、白醋200ml、纱布。
   二、实验步骤:
   1.将橡皮塞打孔后插入细玻璃管;
   2.将小苏打用纱布包好,放入可乐瓶中(用纱布包住小苏打的目的是使小苏打与醋的反应速度减慢)。
   3.向可乐瓶中倒入白醋,迅速用橡皮塞封口,并将瓶子放入水池中。
   三、实验现象:
   瓶内产生的气体由玻璃管喷出,可乐瓶犹如快艇在水面上飞驰。
   实验成功后,学生们欢呼雀跃。然后老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为什么“快艇”会向前疾驰?你能据此解释火箭升空的原理吗?学生很快就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接着,老师又向学生提出一个更加大胆的设想:能否根据此原理设计制作一支能够升空的“火箭”?这个设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讨设计了很多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实验方案。
   与学生一起动手实验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实验用品:
   可乐瓶二个(约1000ml)、自行车气门嘴一个、橡皮塞(打孔后固定住自行车气门嘴)、打气筒、三角支架、自来水400ml(滴有红墨水)。
   (二)、实验步骤:
   1.将一个可乐瓶从中间截断,套在另一个可乐瓶底部,形成“火箭”模样。
   2.向可乐瓶中注入400ml红色自来水。
   3.用已经固定自行车气门嘴的橡皮塞塞住可乐瓶口。
   4.将可乐瓶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用打气筒不断向瓶内充气。
   (三)、实验现象:
   当充入瓶内的气体突然将橡皮塞冲开时,“火箭”向下喷出红色“火舌”,冲天而起。
   (四)、原理解释:
   可乐瓶冲气后内部气压越来越大,当冲入瓶内的气体突然冲开橡皮塞时,瓶内红色自来水高速喷出,其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
   通过这次课外探究活动,学生们很容易就明白了火箭、航天飞机等喷气式机械的原理。并且,学生们通过研讨方案、动手操作、亲自实验,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后来有的小组还利用化学物质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虽然“火箭”升空高度很小,但是,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却丝毫不减。
   由此可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教师可以随机组织一些课外实验探究活动,放开学生的思维和手脚,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多彩创新的火花就会在你的眼前闪烁。这样,不仅可以摆脱书本知识内容抽象不易传授的困难,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关键还在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领会课堂内容,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实验探究活动把知识、思维、操作、创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而且还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化学教学的真正目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阿旗天山四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