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军锋
一、问题现状
1.对就业环境和自我意识存在不正确认知。
部分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深入了解,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不透彻,并且缺乏一定的自我判断力。有些毕业生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这样一来,他们很容易追随社会上受追捧的职业,不管它们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与自己的专业相关,都竭力去争取。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毕业生对就业环境和自我意识存在不正确认知。
2.焦虑、攀比、依赖心理严重。
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能使人产生压力,可增强人的进取心,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但是,过度焦躁、沮丧,自己又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这些情绪,这些情绪就会成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它会严重影响毕业生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埋没他们的潜能和才华,给个人就业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影响择业的进程,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二、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
高职高专院校连续几年扩招,势必造成院校毕业生的极速增多,给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部分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争相开设时下“热门专业”或盲目扩大“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最终导致三年后此类人才供大于求。就业指导的滞后,是大学生就业心态矛盾冲突的外在原因。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需要解决的种种心理适应问题,如何保持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个人因素。
(1)毕业生认知的偏差及与社会期望的差距。
认知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起点,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自我认知、对外围环境认知的不准确容易使毕业生陷入困境,而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又成为阻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心理趋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理想化特征较为突出。他们富有理想,对未来的生活有着种种设想,这些设想多数可能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由于生活阅历有限,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他们在思考就业问题时,往往带着幻想的色彩,不能切合实际,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与他们极强的自我概念不相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会成为就业的障碍。
(2)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自身在身体、性别、心理、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对就业的顺利实现产生影响。
一方面,在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具体的选择过程中。选择何种职业、是就业还是继续通过专升本等形式深造,他们人生价值的取向都起着导向的作用。
另一方面,个性因素影响了就业过程的实现。个性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对所选职业没有兴趣很难使毕业生从一而终地从事它,也很难发挥毕业生的特长和潜力。择业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缺乏自信心或过于自负,竞争或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毕业生择业能力的发挥和就业活动中的表现,而且会影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结束语
正确认识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有助于帮助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形成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助于推动院校和毕业生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只有通过社会和毕业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帮助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调整心态,走出就业误区。实现顺利就业。
责任编辑 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