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平洲

  所谓STS教育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结合物理知识将$TS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平时作业、课外辅导、实践活动中,觉得对学生和教师本人都有很大好处。有着积极作用。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望
  
  教学中,教师将近年来的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及进展、社会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会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结合课本知识讲解一些如超导,悬浮列车、宇宙飞船、激光、纳米技术、卫星等的基本原理,会使物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增强其综合素质。
  
  二、能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或辅导中,将物理教材中见不到的社会热点、前沿科学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涉及的初中物理知识,给学生讲解或介绍,既可巩固物理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课外辅导,把火箭发射升空、轨道运行、定点回收等过程中的物理问题或相关学科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给学生讲解,让学生体会到课本上看似简单的物理学知识在实际中起很大的作用。不但加深了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把火箭的原理、失重、超重、牛顿第一定律等许多物理知识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三、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质疑精神
  
  如宇航员为什么要穿特制的宇航服?发射火箭为什么是竖直发射而不是水平发射,一段直上升后转弯入轨,为什么多数向东方向?离心式水泵为什么可以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呢?用压力锅烧煮食物可以提高烧煮的速度,这是什么原因呢?水库的堤坝为什么建成梯形?为什么飞机不会掉下来?为什么图钉一头很宽,另一端又特别尖?为什么输液时要把药瓶挂得很高?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然后老师再启发、解答,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解答中拓展知识、丰富想象,质疑水平不断提高。
  
  四、能调动学生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积极性,增强探究能力
  
  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多方面、多渠道收集STS材料。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收集,积累现实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从物理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问题.探究其中的物理知识结合点。这样学生就会重视科技、关心社会、关注生活,积极寻找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点,对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转换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大有好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能促使学生适应物理考试,提高物理成绩
  
  近年的物理考题中,在注重基础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基础上,加大了实践性、开放性及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试题的比例,它的特点是:以热点材料、新闻事件、前沿科学等到为问题背景,渗透新情境、新知识、新方法。要处 理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就要注意关注科技的发展,关心社会热点的问题,联系生活多观察、勤思考。教学中注意渗透STS教育,考试时学生就能顺利解答此类问题。
  
  六、能吸引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
  
  STS知识会引起学生无限的好奇。好奇会促使他到实践中去体验。学生会到摩托车店考查纳米技术发动机是怎么回事?会询问电工高压电线上的小鸟为什么不会触电?会查资料,登上月球宇宙飞船还需要哪些技术?等等。
  
  七、能促使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老师在渗透$TS教育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STS知识信息或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时,就必须先学生一步学习新知识,掌握科技新动态。平时注重收集新知识,广泛猎取各方面知识,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对提高教师初步科研能力有一定帮助,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八、能渗透德育因素,培养科学研究方法
  
  如在介绍飞船时,可以说,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并成功回收,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回收过程中,在生物学方面要涉及各种生命现象、机体生理等问题:经过大气层时不被烧毁,表面涂有特殊的化学材料,耐高温、隔热等化学问题;落地时。要“软着陆”技术,说明我国已掌握了这些技术。同时,我国已启动了“嫦娥奔月”工程,这样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信心,且对科学的方法有无限的追求。
  
  责任编辑 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