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新奇

  每学期学完新课,我们都会进行系统复习,但如何搞好复习经常是大家头痛的一个问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初中数学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在复习概念时。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即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然后归类排队,再用数学编码。这样做可增加学生复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最主要的是起到了把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实现厚薄间的转化。
  例如。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1)(2)(3)(4)。(1)――一个基础;(2)――两个要点;(3)――三种延伸;(4)――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有的在思维,有的在议论,有的在阅读课本,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我趁势把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其答案如下:(1)――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2)――两个要点。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③――三种延伸。三种图形的延伸。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4)四个异同点。①端点个数不同;②图形特征不同;③表示方法不同;④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例题讲解――善于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
  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上,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是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m)2+n,再求得它的解析式(解法略)。在数学中我对例题作了变化,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4”,求解析式。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从图中看出,图象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对例题进行变化,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上,这一条件去掉,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所以有两个结论。
  
  三、解题思路――善于优化
  
  一题多解有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优化学生思维,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如:已知2斤苹果,1斤橘子,4斤梨共价6元,又知4斤苹果,2斤梨,2斤桔子共价4元,现买4斤苹果,2斤桔子,5斤梨应付多少钱?本题妙在不具体求出每种水果的单价,而是使用整体解题的思路直接求出答案为8元。又如计算(6x+y/2)(3x-y/4)这是一题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本题从表面上看无规律可找,学生也习惯按多项式系数,发现第一个因式提出公因数2后,恰能构成平方差公式的模型,显然后一种解题思路优于第一种解题的思路。再如,计算若此题把各因式计算后再相乘,很繁琐,若能把各因式逆用平方差公式,再计算、约分,可以迅速地求出结果。
  
  四、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考查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作出多种不同的命题,教师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在复习应用题时,我选下列2个题目作为例题。
  题目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8天。乙队单独做需10天,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题目2:一池水单开甲管8小时可以注满,单开乙管12小时可以完成,两管同时开放,几小时可以注满?
  通过这样归类训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加强方法的积累和归纳,并能分析异同,把知识从一个角度迁移到另一个角度。最终达到常规图形能熟悉、常规结论要记忆、类同方法全套用、独创解法受启发的层次,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从而真正搞好我们的数学复习。
  
  责任编辑 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