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阅读期待”演绎到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生梅
一、找准时机,见机行事
阅读期待这一教学手法的运用,可以放在课前,可以放在课中,也可以放在课后。放在课前即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预习”;放在课中,悬疑而读,事半功倍;放在课后,链接生活,拓宽视野。无论放在哪儿,都要注意反馈手法的跟进。如果把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收获说成是大珠和小珠,那么课堂便应是一个玉盘,用来承载学生的感悟、体验、反思与批判。
1 在阅读期待中导入
心理研究表明:人对于悬而未知的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儿童尤其是这样。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悬念,激起儿童的阅读期待。如教学《田忌赛马》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齐威王的三匹马分别比田忌的马好,为什么比赛的结果,却是齐威王的马总体上比田忌的马慢?”学生霎时愣住了,眼睛直盯着我,都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就抓住这样的时机,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向课文的内容。
2 在阅读期待中探究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它成为学生阅读的动力,使学生投入到阅读中去。这就提醒我们,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我们教师不是要去给这个期待以答案,而是要通过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投入文章内容中去,让学生在热切的期待中探究。
教师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强烈,他们联系课文,找根据、细琢磨。在孩子们的期待中,不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升华了课文,同时诠释着孩子们的悟性,释放着孩子们的灵性,再现着孩子们的创造性。
3 在阅读期待中评价
语文学科是多元的,这就决定阅读理解也是多元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延时评价,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空间,给孩子们一个充分交流的过程,教师则要智慧地闪在一旁,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阅读期待中,尽情展现自己,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师的延时评价,可以保护孩子们充满个性的想象力,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4 在阅读期待中拓展
阅读期待绝不能局限在课堂所呈现的文本上,必然延伸到课外学习以及生活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向教材以外。
如《鸟的天堂》的教学,教师在学生理解完全文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回去试着学“导游”组织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鸟的天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看看同学们是否有能力做一个出色的“导游”。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中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强烈的阅读期待不仅能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品位。
二、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在语文课堂之中。每学一篇课文之前,老师要对即将学习的课文进行一番阐释。课文经教师的口一“忽悠”,要么疑窦丛生,要么曲折离奇,要么感情温婉、细腻,要么文笔卓越,抒写了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让学生赶快去读一读,从而达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三、激情感染,诱发期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在丰富情感的感染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阅读期待,希望快点打开课本,通过自己的阅读去深入细致地体验。
教师要以自己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叩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四、感受乐趣,提高素养
小学生阅读欲望的产生主要来自于读物本身。读物中生动曲折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悲欢离合的情感、惊心动魄的场景……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是产生阅读兴趣的原动力。如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设置一个悬念,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如学习了《司马光》之后,教师再讲讲有关司马光临危不惧、多谋善断的故事,然后推荐阅读《司马光的故事》。引导学生走进书的海洋,走向广阔的阅读天地。
总之,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之中,充分地利用阅读期待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品位。让孩子们喜欢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与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阅读教学应该开放和具有活力,在阅读教学中利用“阅读期待”来提高语文素养的尝试,还须通过我们广大教师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