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泽刚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因此,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演示实验中创设情境,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往往会发现一些教学情境,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化学现象和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做“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时学生能观察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色,提出质疑,教师可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对上述现象提出假设,然后,设计一简单实验,确定紫色物质是什么?可用什么方法防止此现象发生?从而解释实验中的反常现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存在的化学模糊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增加教学的探究性。
二、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化学问题,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化学问题情境:某山村小学因电网停电,采用柴油机发电,结果导致相邻房间的几名学生死亡,造成严重后果。教学时让学生参看有关报道,可获得一定的信息:①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将生成一氧化碳。②了解到一氧化碳有剧毒及中毒原理。③了解到煤、石油等燃料燃烧后的产物未经处理即排放到空气中,将对大气造成污染。设置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了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三、利用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境,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酸雨与环境的危害”等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象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合理创设情境,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我地白色污染知多少》、《酸雨与周围环境的危害》等。内容的选择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和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境,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好。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某市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原因是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气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这其中涉及到石油液化气的一些知识,如化学成分、燃烧的条件、燃烧产生的污染等问题。这实际上,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石油”知识的良好情境,让学生从化学成分、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知识进行学习了解,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实用。
五、联系生活设置情境,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可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如“自来水中杀菌剂的探究”、“白衬衣墨迹的洗涤”等,均可作为探究性的课题。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如在学习“水的净化”时,可结合生活中水的净化,创设情境,设计~些探究性的课题,如“自来水的消毒”、“硬水的软化”,为了了解这些的问题,学生会联系生活,查阅课外资料,设计实验,验证结果,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大量课内外知识。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知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身边的化学知识,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