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化学实验中环保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刚

  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环境保护问题已备受各国所关注,与之相应的环保教育也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培养学生的环保道德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培养具有“绿色道德、素质的绿色学生”,这是学校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中学化学实验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措施
  
  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课堂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课堂中逐渐渗透环境保护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对一些涉及的环境问题的知识有所了解和认识。如在讲到碳的氧化物时,可介绍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讲到金属时,介绍某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产生这种破坏作用的主要是哪类生产企业。讲到硫化物时给学生介绍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及近几年发生的化工企业硫化氢泄露造成的伤害事件等等。
  在教学中宣传绿色化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是人们对保护环境的一种自觉性认识。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环保意识,才能去关注环境问题,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深刻领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如在《燃料及其应用》一章中学习燃料的使用和污染防治时,给学生介绍一些新型能源以及它们的开发和利用,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不是破坏环境的代名词,化学在促进人类生产、净化环境、防止污染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要使学生对绿色环保标志的各类产品有所了解,如无磷洗涤剂、无氟电冰箱等。鼓励学生将环境保护从日常做起,如尽量不使用塑料袋、不乱仍食品包装袋、对用过的废旧电池不随意丢弃等。
  立足于实验教学,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保护环境,从身边的环境开始,从教室、实验室、学校、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化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在这些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各项环保能力,并设计相关的环保问题进行考查,把环保的理论教学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检验。(1)以最少的药品用量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实验对化学教学而言是其他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真实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对提高学生观察力、理解力、化学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由于化学实验常常用到或产生有害、有毒的物质,对师生的健康和周围环境都会有一定的伤害。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力求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尽量减少废弃物排放。(2)循环利用。“在化学家眼里,没有废物,只有物质的循环。”在教学中要将这一思想灌输给学生。(3)回收再生。对实验中未反应完的原料或反应的副产品进行再生和回收处理也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一种方法。(4)实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一小部分实验药品和实验产物都对人体和环境有很大的伤害,而且又没有相应的替代药品,回收也非常的困难,对这类实验后的剩余物也不可直接倒入水池和随意丢弃,为防止污染要对实验产物做无害化处理。
  
  二、以主题性化学研究为依托,把环境保护教育扩展到课堂以外
  
  课堂教育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讲,都是有限的,将环境保护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还可以在活动中检验学生是否将环保行动落到实处,如组织学生对居住地周围的河流湖泊的水质污染情况或附近企业的“三废”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写好调查报告,在校内公布调查结果,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环保行动,呼吁社会来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又如通过组织酸雨危害的主题性化学实验,让学生成立一个环保科技小组对周围空气状况是否存在污染问题展开调查,并长年观察记录周围的空气污染(或水污染)情况,还可以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开展与环保有关的科技实验活动,如回收废电池、如何改善或治理已被污染的小河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我们要指导学生从小就学会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相信有了全社会成员在环境保护中的共同参与,我们的天会更蓝,我们的地会更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