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丹 赵玉田

  摘要: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也就实现了新课程的目标。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鲜明地、紧迫地提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
  关键词:学习的主人;优化学习方式;教师自我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146―02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新课改的首要任务就是老师自我的改变。我们要用自己的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只有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心向改变了,新课改的目的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往的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驱使下,像是一个小型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因为他们只是旁观者,不是参与者。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台上教师表演得很辛苦,台下观众并不买账。原因是:现在的学生再也不会容忍在课堂中担任这样的角色,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也更乐意向别人表达个人的见解,渴望展现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再用这样的方法来压制学生,得出的结论显而易见。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辨与选择,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经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不断探索,最终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本身就是进步,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往往更重要,当然,课堂不是学生一个人的舞台,要想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问题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参与(即教的过程)。这样也就实现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充满了生机。有实验证明,当外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时,学习外语的效率大大提高,因为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使用语言来实施真实的交际行为,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
  
  二、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我们的教学是要为每个学生创设发展的平台和机会。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智力、个人的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作出自己的重’要选择。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是具有体现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学习过程,并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机会和条件。这就要求高中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小组或团队共同完成的学习活动。在合作时学生能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与价值,便于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合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素质。
  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呢?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体的合作学习情景。还课本于学生,让学生来发现、质疑、思考,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高中学生思维敏捷,善于表现自己,也希望被倾听。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适合他们的特点,让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来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互动,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作出思考。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也应得到充分运用。比如在阅读课上,教师深入小组,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也与学生产生沟通和共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作出正确的推论。
  
  三、注重教师的自我提高
  
  无论课程改革怎样变化,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却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注重教师的自我提高。
  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而教师的创造性又在于学习和提高自己“转识成智”的能力,即用智慧去驾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转换知识观,而且要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场合、不同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知识形态,采取不同的传递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些知识面前善于判断、选择、取舍,并能够进行不同知识的组合、转换,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着手解决问题。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各种基本的素养,具有世人认同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应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不仅能提升智慧,更能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吸收、成长的过程,不学习就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影响到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英语教学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学习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个课程研究者。英语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教师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探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把握研究机会,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的内在要求与自觉行动,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平台,为自己的提高创造极大可能,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之目的。
  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能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认识层次,也就是进行研究。那么,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无疑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英语教师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发言权,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
  要实现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还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虽然新课程下关于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我们要坚持的是:要让课程走向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和活力;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余文森,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