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知识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丹霞 张 震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拥有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创新实践的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在高校管理中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规范性、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知识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较为滞后,通过寻找适合高校管理的知识分类方法,建立高校管理部门知识管理的流程。促进知识积累与共享以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换,可以达到提高管理部门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共事;管理创新
  
  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人类的知识已开始从公共产品逐渐演变为具有交换性和共享增值性的准公共产品,知识日益成为了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以知识的选择、获取、应用和创新为首要活动的知识型企业、研究开发部门以及文化教育机构面临着一个知识如何创新以及如何传播等知识管理的问题,这一问题日益成为知识型组织包括像学校这样的知识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而也就成为了管理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知识管理,强调的是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国外的很多高科技企业中,已经出现了首席知识官(CKO)的职位。知识管理偏重于人才资源的管理,注重发挥专业知识的作用和调动人的创造性。高校,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高校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高校管理中核心的生产要素是知识。知识的获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传授,一种是学生自学。而教师传授是基础,而且,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也往往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在高校的“生产”中,教师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尽可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力,是搞好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学校知识管理提出的背量及其涵义
  
  1、知识管理提出的背景
  知识管理是对当今知识社会和信息爆炸在理论和实际上作出的回应,也是知识日益成为一个组织取得成功的核心推动力的现实化反映。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从信息匮乏时代转换到信息过剩的时代,一个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不再仅是怎样发现信息,而是如何管理信息的问题,对组织形成的挑战是如何从繁多的知识中清理出有用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运用这样的知识加工问题。因此,如果一个组织不能够从自己储备的知识中进行学习,这样的组织也就缺失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和空间,难以铸就一个组织的成功。在当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融于一个组织中的知识的智能化利用,已经演变成影响组织命运乃至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实际上任何一个组织在其核心都有自己的知识。在它们日常的运行过程中,每天都在整理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整合在组织自身的价值、战略和经验之中,以此作出组织发展的决策,知识管理已被整合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如果我们要给知识管理下一个定义的话,毋庸置疑,知识管理应该被视作为融于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洞察力,就一个组织的发展而言,是培育、共享和利用自身知识储备的一种观念。
  
  2、知识管理的含义
  所谓“知识管理”,通常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对组织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显性知识”的管理。显性知识管理主要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强调知识的识别、存储、传播和共享,解决的主要是知识的时空界限的问题,运用的主要是在公共网络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人机对话的技术,这类研究通常由电脑和网络专家完成。另一种意义的知识管理,则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管理则主要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知识资源共事,解决的主要是隐性知识的极大浪费和相关知识的人际隔阂问题,而知识管理的最大的目的――一知识创新也主要在这一部分。隐性知识管理运用的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创造性管理技术,其活动的承担者多种多样,几乎所有层次和部门的管理者都可以参与这种知识的管理,咨询者也可以在这方面起到作用。
  将上述两个内容综合起来,知识管理就是组织在计算机网络平台和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对管理过程中所依据和应用的知识本体的捕获、分析、储存、共享和创造性使用的过程。
  虽然知识管理是一个来自商业和企业管理的理念,对它被运用到教育中人们存在一定的疑虑,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事实上,知识管理与教育文化是相通相融的,而且教育是导致知识管理成为自身核心文化组成部分的路径。
  在当今的教育中,像其他的组织一样,教育的组织也在发生着变化,分享和获取知识也应该考虑合理的利益,检查、绩效管理以及学习审计成为了今天教育的规则;因此正如商业组织通过知识管理改善自身组织的效率和效能一样,理解知识是怎样被创造和管理的也成为了教育的关键。教育这种角色的微妙变化是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然的调适的结果。
  
  二、知识管理的思想分析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它是人类历史上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模式的科学管理以来的一次最伟大而深刻的革命,是信息化和知识化浪潮的产物。以泰勒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管理思想强调的是生产资料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物质激励,行为监督和评价,以及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等。这些管理方法在当今的一些企业管理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知识经济背景下以强调“自愿合作”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思想,这些管理措施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它们更多情况下是产生被动合作,而不是自愿合作,它们不利于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挖掘人们的潜能。
  知识管理思想强调的是通过人们的自愿合作,来使蕴含在每一个人头脑中的“个人信息”转化为提升企业生产力的“知识”,并通过主要来自于精神方面的激励来使人们不断地学习,而创造出新的知识。知识管理的结果往往是员工们不仅完成了企业布置的任务。而且还超出了最初设定的目标。
  知识管理思想认为,知识储存在人们的头脑中,知识的创造和分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行为,这种行为很难被监督,也不能在强迫下产生。它们只有在人们自愿合作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Friedrich Hayek所说,“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拥有唯一的信息”,而这种信息只有在他的“积极合作”(Activecooperation)的情况下才能被利用。在高校,教师教学科研效果的好坏,更多的是体现在其是否能够进行“积极合作”(Active Cooperation)或自愿合作(Volunta-ry Cooperation),是“我要做好”及“让我做好”的区别。
  传统管理思想是建立在以“生产”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即产品的增值主要以人们的劳动为基础;而知识管理思想是建立在当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即产品的增值主要以思想和创新为基础。传统的管理

理念强调的是结果公平,它建立在这样的一种心理假设基础之上:人们对自己的付出所得到的补偿感到满意,强调的是人们对结果的满意,假设只要人们对自己所得到的补偿满意,他们就会遵守企业的规定,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但是,过程公正却是另外一种情况:这种管理理念强调的是过程公正可以产生信任和承诺,信任和承诺可以产生自愿合作,自愿合作可以引导行为,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并超出企业预期目标。而且,过程公正可以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人们从事某一件事情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结果,在获得人们充分信任和自愿合作的情况下,即使是非常困难的目标也能够实现;相反,则很容易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三、学校知识管理的两种范式
  
  学校与知识有着天然的关系。在以往的学校管理中也存在着知识管理,但人们更关注的是易于被转变为话语、被记录下来和以手册或教科书的方式传授下来可以清晰表述的知识。它常常表现为理论化和科学化的知识,但这种可以言传的知识,远非教育中的全部知识。
  基于知识的不同类型,在学校管理中形成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侧重点不同的知识管理范式。
  在显性知识管理范式中,知识管理集中在搜集、分配、重新利用和测量已被编码的知识和信息。在管理职能上强调预测、计划、组织、指挥、激励、评价。注重知识的利用而不是开发和创造,关注学校发展的短期收益。
  在隐性知识管理范式中,隐性知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立足于对学校发展的长期收益和回报。这种知识管理范式认为在学校组织的个体层面,教师拥有的隐性知识体现出高度个体化、不易言传和模仿的特点,它深置于教师个人的行动和经验之中。包括融于教育教学中非正式的和难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与诀窍,这些是与教师个人经验、行为和工作内容紧密相关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积累和创造的结果。教师个体拥有的这种隐性知识体现为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信念、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它与教师的性格、个人经历、修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组织中的隐性知识不仅表现在教师个体之中,而且也表现在学校中的群体、职能部门以及学校总体层面上;包括群体掌握的技艺以及群体、部门之间合作过程中的默契和协调能力以及学校的文化、价值体系和共同的组织愿景等。这种管理范式关注学校组织中的隐性知识,注重学校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文化的建设。强调培育和促进组织成员的成长,从而使学校获得一种长期发展的优势。
  
  四、校实现知识管理的方法
  
  1、相关措施的制定应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高校有关决策、措施的出台,应让教师积极参与。给他们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学校的有关管理者必须尊重教师及其想法,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才有可能得到教师们的支持。例如,有关职称评定标准的制定,就应该在教师参与的基础上完成。但是,强调决策中应广泛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并不意味着决策一定是在共同意见的基础上做出。职称评定标准最终的确定并不是在考虑了所有人的意见、需要或者利益后的一种妥协,而是给教师们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然后采取一种(或几种的综合)最为合理的建议。这样的决策过程与民主也有一些区别,因为它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在决策时要放弃自己的权力,而是寻求一个更好的建议,无论这样的建议是由一个人提出,还是由许多人提出。教师们只要感到,标准的制定过程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即使这种意见没有被最终采纳,他们也将感到受到了尊重,他们也会更愿意接受最终的决定。
  
  2、决策、措施制定以后,要向教师们进行详细的解释
  学校或院系的一项决策所影响到的有关人员必须很好地理解决策为什么这样制定。决策的解释可以使教师们相信管理者已经考虑了他们的意见,并且在考虑整个学校或院系的利益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关决定。一项清楚的解释可以使教师在其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的情况下,仍能很好地相信管理者的意图。并乐于执行管理者的决定。而且,解释的本身也说明了管理者对教师的尊重。这一点,对教师来讲同样非常重要。管理者可能为此多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他们将获得教师积极合作的回报。
  
  3、对教师提出明确的期望
  对教师提出明确的期望。是指一旦学校或院系做出了某项决策,管理者必须清楚地阐述新的规则和要求,教师们必须清楚他们被考核的标准是什么,他们工作失职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他们需要知道新的目标,谁应该对什么负责?为了实现过程公正,对规则进行清楚的解释要比规则本身更重要。
  
  4、高校管理工作要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高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是保证“过程公正”的必要条件。例如,在高校职称评定、定岗定级等工作方面,要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公开职称评定标准(及细则);第二,公布职称评定步骤;第三,公示评选结果,等等。
  
  五、知识管理下的学校管理创新
  
  在当今知识资源已经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的情况下,由于这种资源与作为它的载体的组织成员无法分解,因此,创设宽松和谐的学校内部环境,调动学校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知识要素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但由于我国学校管理体制长期运行在一种以强调行政约束为主的制度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管理体制总的说来是一种外在控制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忽视“自我”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对知识要素的拒斥。
  为此,与知识管理相适应,需要学校的管理体制发生转变,把学校建设为一个有共享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学习共同体。
  1、就学校而育,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学校应是代表了组织成员共享的期望、信念和价值的学习共同体,各种共同体是由它们的中心来界定的,中心就是价值观、情操及信念的储存器,它能够为使人们凝聚于一项共同的事业提供所需要的“粘合剂”。共享的学校理念的建立,很重要的基于融于学校组织中的隐性知识,而这种知识的掌握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
  在共同的情景下具有相同的“波长”才能感受,进而能够分享。
  2、就学校领导者而言,以往的学校管理中,使得学校工作得以完成的最重要、直接的方法是依靠领导者的权威,而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就要重新抓住管理秘诀。换言之,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心智图景,这并不容易。作为学校领导的首要角色是一个教育者,要把一种价值观念融入到一个组织中,他需要在组织成员需要的基础上来创建组织的目标,塑造组织的文化和确定组织的任务,为此作为领导,他应该是组织未来目标的筹划者。他塑造着组织成员的信念、价值和态度,发展他们未来的选择能力。在学习共同体中,领导应该是源于共享价值观、理念、理想的义务和责任为表现形式的道德权威。
  3、就学校组织的观念而育,学校应成为平等、对

话、交往的场所,是导致组织成员不断成长的地方。人完全是因为与其伙伴的个人联系才在智力上、道德上、文化上和情感上不断成长。因此学校组织应是一个提供人们发展空间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一个完成目标的工具。在这里,人们的人际关系应是开放的、合作式的和平式的。为此,彼德・德鲁克指出,提高知识工作者的效率是管理的重心,对领导而言,知识工作者不是下属,他们是伙伴,伙伴不能被使唤,他们需要被说服。
  4、随着学校工作和其所依赖的外在环境日益复杂,学校的目标常常是不清楚的和变化的。学校的目标是多元的,而且学校的任务也是复杂的,因此它需要更多人的智力、想像力和极大的努力才能实现,如何使学校成员的知识有施展的空间,就必须使他们有感受成功的氛围。在学校中准许工作者自己决定目的之下的种种工作结果;鼓励自治和自我决断;让人们拥有自己行为的原创感,而不是受外力摆布的走卒;促进有能力、能控制的感觉,并增强功效感。同时,学校需要权力下放,因为我们必须用到的知识,从不以集中和整合的形式出现,而是孤立地以不完整、常常相互矛盾的知识碎片形式出现,所有的个人具备的即是这样的知识。这种“碎片”的知识是依赖于个体的“时间、地点的特定情况”,正是基于此,所以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独一无二的信息和优势,所以即便是最专制的管理者也发现,他们必须依赖具备这样知识的下级。这种信息垄断尽管不起眼,却使得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权力下放或决策权分享。
  
  六、结论
  
  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进步,高校的发展,要靠高校教师的关注。高校老师的精神面貌、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科研水平,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如何更好地调动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对高校教师进行更好的激励,是高校管理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高校管理工作的关键之一是要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对教学科研以及其他学校布置的工作进行“自愿合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知识管理强调的是人才资源的管理,调动人的创造性,强调“自愿合作”的实现要依靠“过程公正”。高校管理要实现过程公正,应当注意做到相关措施的制定应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决策、措施制定以后,要向教师们进行详细的解释,对教师提出明确的期望。职称评定、定岗定级等工作要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