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域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祥明

  摘要:区域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点上谋求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互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好区域职业教育;区域职业学校要明确自身的服务定位,选择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打造区域职业教育的服务特色,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
  关键词:区域职业教育;地位作用;规划;服务;区域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然而,现实中的职业教育,由于受传统普通教育培养目标定势的影响,加上“双师型”教师的缺乏,职业教育并没有摆脱普通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注重“学术性”,忽视“职业性”,专业设置缺乏市场导向,与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错位”,毕业生市场认可率低,就业困难。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是区域职业教育的根本责任和重要使命。
  
  一、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区域和区域教育的概念。区域是指“包含的地区具有同质性”,“经济上有密切的相关性、协调运作的整体性、相互交叉的渗透性”。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域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所组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的经济区域逐步形成,并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域教育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所形成的有着某种共同特征的教育。区域教育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和发展规律,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区域政府的特殊影响及其对上级政府的对策行为,有着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区域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2.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职业教育的需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明认为:在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任何时候都存在互相竞争。生产要素的流动,只会流向有规模经济、有优势产业群和劳工共用地的地域。要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区域经济选择的是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是以中心城市为带动、基础设施为依托、协作机制为纽带,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如,福建省提出,要以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以发展中小城市为基础,加快建设规模结构组合有序、功能定位优势互补、发展布局科学合理、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海峡西岸城市群,不断增强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培育中小城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福建省“十一五”期间,必须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建设福厦沿线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湄州湾和厦门海沧石化基地,加快发展汽车、造船、飞机维修、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基地,培育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光电、生物、制药、环保、海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发展海洋经济,从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等。我们可以看出,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对全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实行区域规划,它已经对区域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培养适销对路的专门人才。
  3.区域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依据,除了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地区的产业集群化、农业集团化等规模经济以外,在进入市场经济后,人力资源就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区域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区域经济建设中所必需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熟练的城乡劳动者。对于各区域经济(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发展来说,这类人员的需求量要比科学家和工程师大得多。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区域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要适应地方产业结构,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区域经济学告诉我们,这一层次的劳动力基本上是一种区域性的生产投入要素,在广阔的地域空间上,这种要素虽然有所流动,但流动面非常有限,绝大部分需“自产自销”,面向劳动力市场,供给行为具有就近供给特点。发达的区域经济离不开发达的区域职业教育,区域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走区域发展道路的必然,区域职业教育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己任。
  
  二、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好区域职业教育
  
  1.按行政区划进行的职业教育规划存在的问题。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所做的规划是按省、地区、县和乡镇推进的,这种按行政区划进行的教育规划,尽管各自涉及的范围与呈报的对象有较大差异,但其文本内容大体都包括“现状概述、发展目标和实施途径”三大部分,都需要说明规划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确定这些目标的依据、达到目标应当采取的措施,财政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数量要求,以及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价等。这种规划,主要反映政区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不能完全反映职业教育内部同质性的要求。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不只是一个规划文本,它首先是一个研究现状和发展问题的过程,因此,区域职业教育规划需要做前期调研。具体包括:对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宏观背景和整个职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问题诊断,发现和挖掘区域内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提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决策建议等。
  2.区域职业教育规划要求构建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体现战略性、宏观性、探索性的特点。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规划,必须在系统分析区域教育外部环境、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突破狭隘的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观念,在大区域范围内进行重新规划。构建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统一学校布局,减少专业设置的重复,按经济类型划分农业经济区、能源工业区、原材料工业区、机械和电子工业区、汽车工业区等来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按区域社会经济发达程度考虑职业教育的问题,还要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的工业化的发展,区域城市化的进程来考虑职业教育的问题。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社会经济背景的同质性要求。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通常涉及的是中观层面上的地域空间,属于宏观决策研究的范畴。它强调的是“跨行政区域”,必须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教育一体化。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要摆脱“就教育论教育”的桎梏,站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大背景下,进行静态社会研究和动态社会变迁研究,考察教育与区域

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改变过去那种静态、被动的规划和计划方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机敏的判断,应对急剧变化的教育现实。
  3.区域职业教育规划要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必须转变观念,把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中,优先予以考虑。为了从区域发展战略高度来谋划区域职业教育的互动,有必要建立由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区域内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规划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共同谋划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还可建立规划咨询审议委员会和区域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论坛,通过协商和论证方式,解决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各种问题。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需要通过政府推动实现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还必须逐渐转向由区域内各教育主体,通过合作互利和市场机制实现规划目标的实现。政府的职能将从主导和推动,逐步转向主要进行宏观调控和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行协调、服务和牵线搭桥,引导区域内各类职业教育进行互利合作。
  
  三、区域职业学校要明确自身的服务定位,打造区域职业教育的服务特色
  
  1.树立正确的区域职业教育理念,明确自身的服务定位。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我们往往更多地强调政府行为,强调外在环境对职业教育的作用,而相对忽视了职业教育自身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力。区域职业学校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就要转变观念,从被动适应向主动服务的观念转变,实现从自我封闭的观念转向全面开放的观念转变。区域职业教育的理念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点上谋求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互动。区域职业学校明确自身的服务定位,就是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各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及可能,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确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具体包含服务面向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办学特色的定位。实际上就是要求各学校明确自己的服务“角色”。
  2.选择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职业教育集团是新形势下实现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最突出的优势是体制优势,集团内部运行机制灵活,互补性强,可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格局,实现了生源信息、教科研信息、市场需求信息、政府决策信息与师资信息良性互动,从而能够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职业教育集团可以通过四种办学模式来为区域经济培养人才。一是校校联合型。这是一种组建职业教育航空母舰的联办形式,可以有效地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学校间的强强联合、强弱扶持、优势互补。二是产教集团型。即由学校与企业组建某一领域的职业教育集团。通过这种形式的校企、校际和城乡间的合作,初步探索了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产业教育资源,密切产业与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学校成立了联合办学指导委员会,由相关行业领导、相关企业厂长经理、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市场、和若干职业学校参加,采取定期举办研讨会,聘请客座教授等形式,实现了多方面、多内容的联合办学。三是国有企办型。在学校的产权性质不变,国家投入学校的教育经费不减(且优先保证)的前提下,在招生规模、专业设置、技能等级考核等方面均以企业管理为主,最大限度地按照某国有企业需求培养人才。这样一来,教育资源盘活了,办学质量效益提高了,学校服务经济的能力增强了,发展的后劲更足了。四是基地辐射型。这是一种以基地为载体,科技含量高,带动农民致富功能强的基地辐射型联合办学的形式,受到了当地农民和师生的充分肯定。以上四种职教集团模式要根据城市、农村区域职业教育的特点予以选择。
  3.打造区域职业教育的服务特色。区域职业教育的特色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首先是它有其他类型教育都具有的一般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同时又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它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行业建设服务的;它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的属性,就确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他类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要办出区域职业教育特色,各职业学校首先要努力追求特色;要发扬优势,形成特色;要勇于创新,创出特色;要持之以恒,提升特色。
  
  参考文献:
  [1]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彭世华.发展区域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黄小晶.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J].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2005.11.9.
  [4]叶平.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意义、特点及实现[J].区域与旅游规划空间站.2005.10.28.
  [5]华长慧.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思考[J].光明日报.2005.11.25.
  [6]构建区域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J].教育研究.20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