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趋紧密,进一步提升了协同发展的层次。一方面,区域经济是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发展的基础和导向,为服务育人体系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为区域经济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与区域经济协同共生,有利于两者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协同发展
  民办本科高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级技术人才。而区域经济的好坏同样制约着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的发展。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两个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互相关联、互相配合、互相影响,系统不断调整升级、协调互动程度不断深入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在这种动态演化中形成稳定的运行机制。两者在互动中开展有序的合作与整合,趋于一体化。因此,明晰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理清相互影响的途径和作用,对于深入研究其协同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经济引导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的发展
  (一)区域经济为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成熟,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总量和质量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与差异性,区域经济发展对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的需求也发生着改变。服务育人体系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改变、调整并与之相适应。它的存在和发展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上,并依赖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
  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帮助劳动者掌握较为复杂的操作技能,实现社会劳动力从中低级向高级转化。其为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投入的资金和成本,需要社会物质生产部门的补充和支持,即生产部门以创造物质财富的方式为服务育人体系的运行提供物质保障,服务育人体系为各行各业发展输送技术人才,使整个社会化大生产得以健康高速的运转。
  区域经济为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还直接体现在教育财政支出上,地方政府为提高区域内高校的办学质量,会或多或少帮助高校建立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优化教育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此外,高校同地方企业达成有效的合作关系,构建合作平台和实习基地,通过技术研发、强化、转让等方式,“强强联合”,产生协同发展效应。其通过这一系列合作获得的收益,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投入的不足。
  (二)区域经济制约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的结构和规模
  区域经济之所以会限制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发展的结构和规模,是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起着支配作用,同时其对服务育人体系的需求受到各类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当属经济因素,区域经济体量越大,对教育的诉求就越多。
  从微观上看,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原有的教育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若想探究人力资源的输出与市场吸纳,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问题,就需要找到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与区域经济的共同点。从这个层面来讲,区域经济对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宏观上看,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的发展变化对区域经济处在一个依赖又互为促进的环境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调整变革的方向。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是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与地区产业结构相互补充、协同发展的原动力,能够有效帮助服务育人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层次划分和结构整合。
  随着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强产学研多方联合,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还能在就业渠道方面为毕业生提供服务支持,提高就业率,这也是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结构和规模不断提升的表现。
  (三)区域经济影响毕业生的发展前景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会受到经济环境、教育背景和家庭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经济环境是左右就业者的主要因素。由毕业生的求职情况不难看出,经济发达的地区,大中型企业较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更为乐观。反之,经济落后的地区,个人职业发展会受到限制,导致人才外流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东部地区的人才集聚已初现规模,个别地区甚至在全国平均水准的数倍之上,而中西部地区的人才集聚远远滞后于发达的东部地区。可见区域经济的发展好坏,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畢业生的就业选择。
  二、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体现在诸多方面,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通过技术人才的输出可以增加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本存量,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可以提升区域经济的科研能力,提高区域企业的生产原动力;通过服务社会的方式可以增强区域经济的服务意识,促进区域社会更全面发展;通过文化的传承创新可以营造区域经济的和谐环境,提升区域发展的软实力。
  (一)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源泉
  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通过输出技术人才、科研成果等途径,影响区域经济的方向、总量和质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技术人才。高科技引领的先进生产技术已经在全球经济强国的发展进程显示出巨大的推动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科技贡献率可达75%以上,而我国这一数值为55%左右,差距明显。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劳动者的知识素养与技能水平将成为不可替代的要素,高科技先进生产技术将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最重要核心力量。   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均可从量和质两个层面分析,一是以服务育人体系的规模表示其数量层面,服务育人体系的结构表示其质量层面;二是以区域经济的总量表示其数量层面,区域经济的方向表示其质量层面。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通过技术人才输出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提高,通过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方向的优化。
  (二)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的科研成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而是越来越多的承担着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高校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产出基地、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主力军,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上具有高度密集性,尤其在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方面,高校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促成高校、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有效结合,通过共同努力与协作,提高劳动者素质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实现高新科技产业化,促进区域经济持续长远的发展。
  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有很多,“官产学研用”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发展路径之一。从早期的“产学结合”到“产学研结合”再到如今全面的“政(官)产学研用”,其参与的主体愈多,发展的程度愈加成熟,将高科技的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宝贵的技术支持,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一致共识,并演化出多种形式的模式,如依托高校发展起来的美国硅谷园区、我国中关村科技园区、台湾新竹科技园区等都是成功的园区范例。国家级高新区和开发区多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密集,依靠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有力地推动了所在城市或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区域辐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科研水平明显提高,科技贡献率也稳步提升。随着目前“互联网+”、“一带一路”等上层策略的开展,智慧园区、中外合作产业园、产城融合示范区、区中园等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也将在国家综合发展中显现出更为重要的战略作用。
  (三)民办本科高校服务育人体系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服务育人体系消费是受教育者为获得知识和技能用于教育方面的各种消费支出,具有投资和消费的双重属性。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人力资本过程中对教育进行投资,同时生成的消费又能促进社会发展。
  一个国家国民教育消费的增加,特别是高等教育消费的增加,不仅是带动国内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也是文明进步的象征。首先,自高校扩招以来,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的消费总额也在逐渐提高,涉及学费、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校及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其次,由于在校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增大,客观上要求高校加大财政支出,这必然会推进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进而也能让区域经济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洪明.构建高校服务育人新体系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0).
  [2]陈燕.高校服务育人的内容和机制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7).
  [3]李亚杰.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9).
  基金项目:
  潍坊科技学院201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專项课题(课题编号:W19SZ70Y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09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