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农民”与“新农业”“新农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之进 陈 霞 黄朝志

  摘 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利国利民,农村职教在目标定向上,应面向“新农民”、面向“新农业”、面向“新农村”,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定向; 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
  收稿日期:2006―04―30
  作者简介:1.肖之进(1980-),男,汉族,安徽金寨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
  2.陈 霞(1980-),女,汉族,安徽巢湖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3.黄朝志(1976-),男,汉族,安徽金寨人,果子园中学语文教师。
  
  造就新型农民,发展新型农业以及建设新型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下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亦包含“新农民”、“新农业”的目标。在谈论大学建设的时候,原清华大学著名校长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此窃妄自仿照说“所谓新农村者,非谓有新楼房之谓也,有新农民之谓也。” 我们认为“新农民”的养成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而培养“新农民”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定向亦在“三个面向”,即“面向新农民、面向新农业、面向新农村”。
  
  一、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和谐社会的构建的题中之意自然包括和谐的新农村社会的构建。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2005年多方已经进行了广泛探索和讨论,与和谐社会相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今天大家所关注的一大热点。和谐社会的构建,无法避免对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自身和谐的讨论,其中人与人的和谐与自身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新农村”的建设的核心依然是人的和谐问题。鉴于此,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新农民”是发展“新农业”的先锋力量,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只有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解决众所关注的“三农”问题,才能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健康、有序、稳定、快速发展。
  如何养成“新农民”?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农村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是其途径之一,但这只是基础教育,只能达到“小成”。农业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作用只能是基础性的;农村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所培养的众多优秀人才总是跳过“高考龙门”而走向城市;农民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总是不够的。要使农村居民达到“大成”,除基础教育之外,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将承担这一难以旁贷的历史重任。我国目前独具特色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多重原因,在短时间内恐怕还难以消解,因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如此重要的历史时期,应该点燃“农村居民”发展自己、追求幸福生活与造福子孙后代的希望。
  
  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定位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观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那么当代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也有自己的特色即新的“三个面向”:“面向新农民、面向新农业、面向新农村”。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这种历史性定位是发展多样化教育、拓展农村教育的生存空间、发挥教育功能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农村及社会诸多问题的当然选择。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且“邂逅”农民占人口多数的特殊国情的历史时期,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尤其重要。
  1.面向“新农民”
  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学专著《礼记・学记》开篇指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说明教育在建设良好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德中的重要性。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为从中考或高考线撤下的大批农村学子提供另一种优质教育是其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其无可旁贷的职责,可谓之另一种“大学之道”,另一种“新民”。
  对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种职业教育或技术养成的教育,它不能以培养短平快的技术“才”人为鹄的,培养工具人是已往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或所有职业技术教育的最大失误之一。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论教育之宗旨》(1906)中开门见山地指出:“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他又说,人的能力有内外之分,一是“身体之能力”,一是“精神之能力”。原来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所进行的各种职业培训,我们暂且可以把它说成是身体能力的加强,而对“精神之能力”的养成或陶冶的作用甚微,这种教育疑乎是“丢掉了另一半的教育”。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为从中考或高考线撤下的农村学子,一般都在十五岁以上,按照古代的标准,大概可以入“大学”了。依孔子所说为学之道或“成人之道”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是人的共同行为,而必须化为个人各不相同的德性。德性则必有情在,于是有人与人的同情,此即孔子之所谓仁。艺则包括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在现代看来,技术也属之。儒家先贤历来重视艺与道统一,“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八佾》)是其不懈追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即“新农民”,也应该重视这一传统教育思想,倘若新世纪的“新农民”能够在生活中不但“依于仁”,还能“游于艺”,可以想象未来的新农村将是何等景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注“作新民”,可理解为振作自新之民,亦可理解为使民振作自新成为“新”民。关于“至善”,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卷首指出在人的实践中,所追求之物一般有两类:其一,是作为手段为人所欲求的;其二,是作为目的为人所欲求的,且其他目的都是向着它以之为中心的。这种因其自身而被欲求且成为其他目的之中心的目的就是善,是最高的善。他接着指出,这种最高的善就是幸福。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鹄的之一就是要培养新时代的“新农民”,帮助“新农民”追求或创造幸福生活是其重要使命之一。
  新农民不止是外表新,去“布衣”而着西装革履,更重要的在于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农村农业的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人的因素即“新农民”是其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面向“新农民”,培养“自强不息”的新人,乃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当然选择。
  2.面向“新农业”
  未来农村是现代化的农村,未来农业是现代化的农业,农村教育,尤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为农村培养具有适合农业发展、能促进农业的现代转型、甚至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的“新农民”。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方面是以县为单位,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多方面多层次发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根据县情设置多样化专业,面向本地的农业发展,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唯如此,才能培养所谓“用得上,留得住”的适合人才,真正能够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服务,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如此才能实施科技兴农,走“农、科、教相结合”之路;才有面向农业的专业技术发展,才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才能“拿下”发展农产品加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发展。
  在农业从业人口将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面向“新农业”的一批批人才,将成为新型“农民”,或称之“农业工作者”,成为落后地区教育“赶超”战略的先锋,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发展未来农业的主力军。如是,也将有利于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3.面向“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不完全等同于原来的城镇化建设,新农村有其独得的内涵,新农村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发展,更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了要挖掘农村求发展的欲望,展现其追求上进的勃勃生机,铸成和谐、健康、有序、进取的社会风尚。这正是党和政府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之一。
  早在1983年9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作《小城镇 大问题》的报告,开研究“新农村”建设的先河。他认为,中国发展的方向在农村,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的出路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加快小城镇建设,使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新农村”建设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面向“新农村”,就是其目标定向上,要以为农村建设与发展服务。新农村的建设与小城镇的建设的共同点是发展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农业所生产的大量农产品需要再加工,或成品或半成品,农村也有发展工业的强烈需求,农产品的加工也是“产供销”结合的重要一环。农村工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经过培训的工人,稀缺的是技术工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可以运用自身优势为农村工业的发展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广大农村落后面貌之一是危房、旧房众多,在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快速致富、节余资金充足的同时,建房基本是广大农村居民的首要选择,只要去农村一瞥就能感受到其建房的热情,而且在相对长的时期内不会消退。鉴于建筑人才的稀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亦当助其一臂之力,是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行动。
  新农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村居民有着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着消费更多他人服务的需求,这给本来就具有广阔生存空间的第三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农村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要义之一。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因其门类庞多,复杂多样,包括交通运输、餐饮、存储、销售、维修等等,最适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进驻,寻找或创造就业机会。
  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对农村适宜教育对象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之掌握一技之长或综合技能,增强其在新社会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这无异于增强了“新农村”建设的“造血”功能,为“新农村”的建设、稳定、可持续发展带来活力与保障。此举,既有利于改造农村下一代,使其不再子承父业成为处于社会底层的传统农民,又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国家的长远发展,乃是取得双赢的行为。
  综上,建设“新农村”之和谐社会,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必不可少,其发展做好“三个面向”,是发展自身、服务社会的不二选择。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唯有面向“新农民”,提高其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精神的新开展与技术素质的提升,才能发展现代“新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唯有面向“新农业”,才能使农业的现代转型落到实处,使传统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为“新农村”的稳步发展提高持续的支持;唯有面向“新农村”,才能减少农业发展的人口压力,才能为农村居民享受生活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而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就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为鹄的,归根结底仍是为了“新农民”。
  
  参考文献:
  〔1〕国风,魏晓东.历史的壮举――中国农村反贫困历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2〕李永贤.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
  〔3〕王波.加快推进中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