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对于我国来说,坚持开展“三农”工作,不断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的问题。随着政府对“三农”投资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当前我国存在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这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消极因素。对此,要重视经济管理问题工作的开展,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进行分析,从中找到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产业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7-30-2
  当前正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有新的要求,在经济管理方面,应当顺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不断优化经济管理举措,从而实现农业经营模式的合理转变,为农业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打好基础。对此,地方政府组织应当对“三农”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帮助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但是,应当认识到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此,笔者展开了相应的探讨,并对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
  1 制约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
  1.1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相对滞缓
  1.1.1 农村土地的小农式经营模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大规模作业的新要求。对当下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造成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特别是拥有丰富种植经验和技能的劳动力,阻碍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造成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落后,由于之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使得传统的小农生产模式完全可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高的工作回报吸引了大量的农业从业者进入城市,造成了农田大量闲置,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但是,这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契机,耕地的闲置使发展农场农业成为可能,但是前提是必须解决土地流转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者多做工作[1]。
  1.1.2 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要想实现经济集群式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有效带领,通过龙头企业的经济和市场影响力带动整体的发展。农业产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一个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带领,通过与小型个体农户之间的有效联合形成命运共同体,进而实现风险和利益共享,从而有效提升农业产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但是,当前的农业产业中缺乏这样的实力强的龙头企业,规模小的企业难以有效地与农户建立联合机制,也就无法很好地带领农户发展。
  1.2 农业产业金融体系和产销联结机制建设效能较低
  金融产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农业产业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也需要金融产业的资金支持。当前的农业经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过渡期,但是在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农业转型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导致农业产业的发展面临瓶颈。这是由于农业金融产业缺乏有效的发展而导致金融体系建设落后,难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2]。
  1.3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足
  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业生产经营中缺乏足够的硬件设备支撑,使得农产品种植效率、农产品经营销售水平都难以得到提升。这就使得农业生产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基层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资金很有限,难以支撑巨大的基础设施欠账。在农业科技进步方面,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过小,导致科技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在缺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农业科技者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难以实现社会效益。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2.1 健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发展新机制
  2.1.1 各地政府应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当前,就农村劳动力发展情况来说,主要的劳动力不断向外流失,导致农业劳动力缺乏,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为了化解这一不利因素,需要政府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把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明确土地的经营权责任方;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土地流转登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应当就流转制度进行创新,根据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具体的制度体系[3]。
  对于基层政府来说,应当强化自身的农业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能力,建立起有效的土地承包档案管理体系,对被城市建设征用的农村集体土地开展相关的项目管理。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政府应积极应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通过管理信息网络化来提升管理的准确度和效率,提升土地的利用效果,确保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1.2 各地政府应积极发展农村生產资源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农业产业资源集约化经营,可以有效地为农业产业发展聚集资金和技术,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吸引城镇的技术人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发挥好带头引领作用,在带动生产资源不断聚集的同时,对实际的参与者——农户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促进土地流转承包市场的运行规范化。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合作社,用多个农户的团结合作来解决个体农户力量弱的问题,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益[4]。
  2.2 优化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结构
  2.2.1 农业生产者应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相关的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往往只是强调粮食作物的生产水平,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严重限制了农业产业向外围经济的扩展,使农业经济难以获得有效的突破性发展,造成了农民群众收入水平低下。为了激发出农业产业的活力,提高农业产业的收入水平,管理者应积极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不再只是强调作物的生产,而是要建立起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对本地区地理条件的分析,有针对地发展重点产业,如绿色农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升本地区的农产品竞争优势,促进本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   2.2.2 积极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产业生产方式往往是一次性的,也就是生产出的农产品直接售出,这样基层式的经营方式只能是位于农产品产业链的最底层,农户获得的经营利润也是最少的,同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频繁变动也易给农户带来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管理者们应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通过产品的深度加工提升产品价值,提升农业行业的产品收益,同时这种产业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这也就意味着收益稳定性很好。
  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应当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从产品的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考量产业建设。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方面,应当建立起先进的仓储和保鲜技术,通过这些措施来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损耗,从而确保收益;在产品的加工上,管理者应当利用政策支持等手段来吸引相关的龙头企业,并利用龙头企业的效应来吸引其他企业,从而建立起集群式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区,为周围区域的农产品种植户提供加工服务;相关的企业应当积极开展经营活动,利用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 提升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装备水平
  2.3.1 农业经营管理者应当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因素中,农业基础设施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此,管理者应当加以重视,积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对于老旧的设施加以改造,及时补充欠缺的道路网、电网、防护林网等设施,从而为后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农田水利设施应被着重看待,对于农田经营活动来说,灌溉水源必不可少,过去由于水利设施的缺乏使得大水漫灌的现象经常发生,这样的做法不仅效率低下,也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对此,应当加强度节水农田设施的应用,通过自动化的水利设施建设来提升灌溉效率,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
  2.3.2 农业经营管理者应当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力。针对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应积极发展机械农业,通过各种机械化设备的生产和引进,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本地区农田生产的机械化装备,机械化设备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代替人工作业,促进农产品生产效率的提升。在农业机械用具的日常监测和维护方面,管理者应建立相关的安全标准,建立定期的机械用具检测制度,提升机械用具的使用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3 结语
  农业产业是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农业是我国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的持续良好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地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建设全面小康的当下,不断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是顺应国家政策的表现,在新的经济时期需要重视农民经济管理,通过优化管理措施,促进帮助农业经济发展。经本文的分析可知,通过机制的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可不斷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经济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郭志敏,胡小玲.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13-114.
  [2]韩顺任.魏浩关于新农村生态农庄设计一般性原则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265-8267.
  [3]王少明.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J].山西农经,2017(14):44.
  [4]刘文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