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集大家智慧之思,探课题研究之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焦丽珍

  【摘要】文章对第三届教育课题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研修班的报告进行了综述,并以“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这一主题为基准,从“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领域”、“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实践”、“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方法”、“期刊关注的课题研究”这几个方面进行梳理,期望能对教育技术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卓越教育研究论坛;课题研究;学术论文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05―03
  
  2010年3月27日上午,卓越教育研究论坛暨第三届教育课题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开班仪式由《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王学优总编主持,吴庚生社长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我国首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主任陈基和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张高博士莅临开班仪式。
  在研修班的筹备过程中,通过对作者的小范围调查和个别访谈发现如下问题:一些教师在课堂中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却不能和研究联系到一起,“不知什么是研究”;也有教师读了大量的书,看了较多的文献,却不能“输出”较新的观点和文章,“不知如何做研究”;还有一部分教师把研究看得很神秘,即“不敢去做研究”。
  基于以上问题,本次研修班在报告主题的选取和报告顺序的安排上都紧紧围绕“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这一主题,主要从“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领域”、“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实践”、“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方法”、“期刊关注的课题研究”这几个方面进行课程安排,并处处渗透“创新”这一理念。
  
  一 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领域
  
  研修班第一堂课由我国教育技术学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讲授。何先生的报告题目是《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他主要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理论基础、理论体系以及自主创新五个部分对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予以诠释,整个报告紧扣“中国特色”。在对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梳理的过程中,何先生纵向比较我国不同时代的教育思想并横向比较我国和西方的教育思想,认为我国所倡导中国特色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与21世纪以来国际教育界在教育思想方面的最新发展(即Blending Learning)不谋而合。教学观念与教育思想一脉相承,何先生提出“有意义传递―主导下探究”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的教学观念。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包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论四个方面,何先生认为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也不例外。在理论基础之上,何先生又详述了由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和教育技术学应用科学部分等三大部分构成的教育技术学科的完整理论体系。何先生的报告让学员对领域有了宏观把握,在中国特色教育技术自主创新部分,何先生对五个领域的创新成果做了简要论述,这些领域包括:学科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拓展、远程教育理论与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及学科教学设计与学科教学论领域的探索。何先生所提到的每个领域,都是值得教育技术研究者尝试并深入挖掘的。最后,何先生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发展的五个领域的创新成果作了简要论述,告诫青年一代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在《技术改变教育》的报告中,张高博士主要从技术改变教育的环境、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技术创新、微软关于教育的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并通过典型的项目案例展示了微软的一系列教育技术方面课题。从张高博士的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技术已经日益深入地渗透到教育领域,技术的创新也正不断改变教育的绩效。透过跨学科的视野,我们也不得不思考技术和课程如何整合,技术和教育如何有机融合。何先生作为学科的资深研究者,主要从学科角度出发,提出五类创新课题;而张高博士作为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主要从技术和教育的关系问题上为我们指明方向。
  
  二 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实践
  
  徐福荫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他主要从教育科研的地位与价值、教育科研课题的规律和特点、教育科研课题的类型与层次等方面对教育课题研究进行了概述。并通过课题的申报要素、开题报告、中期报告、鉴定结题、课题的研究思路、课题的选题价值、课题的技术路线、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课题的选题价值、课题要解决的问题、课题的主要内容、课题的重要观点与假设结论、教学成果等对如何做一个课题的思路和步骤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徐教授对教育技术学的历史发展、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希望教师与教育科研共同成长。徐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给学员展示了一副科研课题的全景图。以《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为例所构建的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
  
  从徐教授的报告中,我们得到几点启发:
  1 关于课题:课题即问题,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选择真正的问题研究。
  2 关于方法:国外用A方法,国内用B方法,课题用A+B方法或者C方法,要在方法上创新。
  3 研究者要跟踪国内外同行的三个“顶尖”:顶尖期刊、顶尖论文、顶尖会议。
  4 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学习与解决问题。个人认为,徐教授所提出的“信息资源”大部分都是技术资源。
  5 《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展示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系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过程,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很好的思路。
  综上,要做一个研究,或者说“课题研究”,找出“真”问题是关键,利用相关资源快速高效解决问题是途径,运用创新方法是基础。
  
  三 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主要是解决如何应用技术来促进教学的活动,是教育领域的一部分,教育技术学属于一种社会科学[1]。因此社科领域专家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本次研修班再次邀请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金兼斌教授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陈向明教授。两位专家没有一味地陈述理论,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让学员感受“哪类方法解决哪类问题”。
  在题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的报告中,金兼斌教授从研究范式中的社会科学取向入手,详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种类和目的;剖析了理论取向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信度和效度等;并深入地剖析科学性问题的关键,即三个代表(具体测量作为抽象概念的代表、样本作为整体的代表、数据作为现实的代表),并通过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案例生动而有说服力。
  陈向明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学做质性访谈》,陈教授的课堂极具互动性,在介绍了质性研究的背景之后,就进入了“实战”环节,让学员亲自体验到什么样的题目适合做质性研究,并以某学员提供的“如何做访谈”为例,展开深入讨论。学员积极发言,陈教授“对症下药”,在互动的过程中,学员受益匪浅。
  研究方法的问题是“千古难题”,陈向明(1998)认为,“质的研究”比较适合社会科学使用;徐晓东[2](2003)主张教育技术研究方法采用“质”、“量”结合的方法;汪晓东(2007)认为:我们对两种研究方法所采取的态度应该是“超越”而不是“跨越”。笔者认为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首先要界定清楚自己所做研究的类型;根据所需,选择适合该课题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先选择研究方法,再根据研究方法的规定去确定研究的实施。方法没有高低之分,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四 期刊关注的课题研究
  
  学员对“如何做课题研究”有了宏观的把握,诸如:哪类选题适合做研究;如何做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方法如何选择等。有了这些铺垫,王学优总编在题为“期刊论文中的创新和创新方法”的报告中指出论文贵在创新,创新方法比创新更重要,并告诫学员要在研究中培育创新思维。王总编还介绍了期刊论文评审与学术论文写作,期刊学术论文的特点、规范以及写作要求、从学术期刊的现状谈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刘臣社长在题为“搭建学术著作出版平台―为教育发展添翼”的报告中,先概述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现状,包括机构设置、出版范围、出版层次、出版规模、数字化出版、资源建设、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等,并和大家分享搭建电大出版平台的构想。刘臣社长鼓励大家多思考,多创作,多出学术专著等科研成果。
  
  五 小结
  
  学员在短短两天的课程中,不仅在理论和方法的层面得到强化。还开阔了视野,看到同行在研究什么,研修班中,案例不断,精彩不断。本届研修班以“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为主题,但又始终围绕一个关键词“创新”。作为教育界的资深专家,何先生告诉青年一辈“不仅要敢于创新,更有善于创新。”而张高博士则展示了微软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徐福荫教授也强调了科研课题“重在解决问题,贵在创新。”王学优总编在报告中又提到“创新方法比创新更重要”。
  研修班在刘雍潜秘书长的总结中圆满结束,刘秘书长在总结发言中认为将作者、作品和会议联系到一起,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同时也联系当前的形势,告诫全体学员要在多发论文的同时多出专著。
  
  参考文献
  [1] 汪晓东,摒弃还是超越―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之辩[J].电化教育研究,2007,(9).
  [2] 徐晓东,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4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