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学合唱教学探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翎

  摘 要:中小学合唱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整体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加深学生之间的友情,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中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问题做一些探研。
  关键词:中小学;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51-01
  
  合唱是一门和谐的艺术,它是由两个以上声部的人声相互配合、烘托进行演唱的艺术形式,是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形式。因此,在中小学生合唱教学中,必须把握好合唱教学的本质特点,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 合唱所带来的艺术之美、和谐之美。
  第一,选择好合唱曲目。中小学生的合唱还处在起蒙阶段,在曲目的选择上,一是要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演唱特点,老师对学生的情况要了如指掌,音域有多宽,音色有何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选择曲目。二是要选择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曲目。目前中小学合唱曲目大多停留在一些固定的被运用很多次的曲目上,这些曲目虽然大家耳熟能详,唱起来能引起共鸣,在合唱训练中也能达到标准,但在校园文化的活跃和发展之下,合唱曲目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要选择具有时代感并且深入学生内心,可以引起共鸣的曲目,让更多的学生喜爱并且参与到合唱队伍里来,让学生不知不觉间便融入到合唱教学中来,把合唱变为一种兴趣和爱好,以利于合唱教学的开展。三是选择曲目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准确地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歌曲因内容的不同,处理与表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了解合唱歌曲的创作背景,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每一首合唱歌曲的处理与表现方式,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去教学。其次,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把握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过师生共同的二度创作,然后再去组织演唱,可以使作品的内在美和形式美充分表现。合唱教学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一项长期而严谨的工作,广泛开展合唱教学是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合唱教学又具有自己的教学规律,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只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使中小学合唱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心的目的。
  第三,掌握好合唱技巧。合唱是一门需要团队合作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这也是合唱教学本身的特殊性所在。合唱尤其考验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及协作精神,教学中就需要培养队员的“共性”。共性在某些方面和“个性”是有冲突的,合唱中,为了避免突出的“个性”,必然要考验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里,这对于合唱教学来说是十分关键的,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彼此照应,有所控制的歌唱,互相合作唱出统一的音色,作为教学人员,首先要掌握声部的划分。人的声音天生存在区别,且无法改变,只有顺应声音的轨迹去训练,演唱水平才能提高,也就是为声音量身定做。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划分声部时,以音色高亢嘹亮为高声部,音色丰满厚实为低声部。在音域上,C2以上为高声部,有这样一种说法,高声是合唱的升华,而低声是灵魂。所以说,高声部的嘹亮和低声部的厚重就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声部特点来划分了,从声音角度讲,童声的低音区本来音量就小,因此要烘托外声部的高音区,就要挑嗓音条件好的学生来充实低声部。其次要在合唱教学中,加强同步音准和节奏训练,把这两种训练进行到位,使合唱作品得到发挥,合唱实力得到提高。再次在音准训练上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四是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这里的欣赏包括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中外合唱作品的欣赏,用来提高学生自身对合唱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聆听声部的旋律感及层次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同时通过成功的合唱作品的欣赏,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声音优美协和的向往和追求。但在欣赏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多作品无法完全做到领悟和理解,所以,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成为培养审美观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作为合唱教师应该很透彻的理解作品本身的美感并且拥有独到的见解,当对作品进行播放时,应该用精彩的语言描述来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如:合唱中音量过大的队员要求相对收小,音色过亮的队员要求圆润,而对唱得过轻的则要求放大些。总之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学会在合唱训练中互相聆听。使学生在欣赏的时候,逐渐培养审美观,并且对合唱艺术首先产生一种源自内心的认识和理解,这些作为合唱艺术的基础及欣赏的基础,都是在合唱表演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第五,做到表情统一。首先,加强孩子们的乐感培养。多听赏优秀的合唱录音或视频资料,如有条件,到剧场去听更好。其次,让每个孩子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在演唱中随着指挥的动作进入角色,投入到歌曲的情境中来。再有,在少数或个别孩子乐感较差、表演跟不上的情况下,多关注启发他们,适时给予个别辅导,使其跟上集体。
  合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一项长期而严谨的工作,是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合唱教学具有自己的教学规律,只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把中小学合唱教学做好做扎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