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家庭教育进行到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媛君 邱晨
摘要:虽然现代学校教育在幼教年龄上不断前趋,但是终究无法在时间上取代家庭环境的坐标。本文通过案例简要论述了父母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应实施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角色;效应;鼓励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84-01
家庭在物质、情感上的基础性奠定家庭教育发挥他先主性的基础作用。家长和子女间对彼此的了解都是较为细致和深刻的,这种深刻的理解特征易于家庭教育德育影响的“因材施教”原则的实现,然而现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有主见,父母的权威性也悄然而失了。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小洁,在超市看到自己中意的卡通水壶,三百元,爸爸觉得太贵,不可以,小洁苦苦哀求道:“就买一个。”看爸爸还是不肯买就嚎头大哭,赖坐在地上,超市的顾客都看着这父女俩。父亲见此状况,气的拉起女儿就打屁股,引来了更多的围观者,父亲觉得不好意思,态度最终软下来了,随了小洁,买了水壶,捧着水壶的小沽破涕为笑,跟着父亲走出了超市。
生活中,在孩子与父母的“战争”里,孩子永远是胜者的例子比比皆是,小洁虽然挨了打,但最终达到目的,买了水壶。分析下这个案例,父亲的妥协只是暂时摆脱了情绪困扰,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更加恶化或连锁的引发其他问题和困难,从而使问题难上加难,最终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情绪困扰。小沽和爸爸的行为都得到了加强。小洁的软硬兼施使她最终得到了心仪的水壶,爸爸的退步让他的女儿不再对他和超市吵闹,可以让爸爸安心的完成整个购物过程。这样的妥协再进一步发展,小洁会明白,想要的东西有时候哀求也是不一定有用,最好直接坐地上哭闹,而爸爸为了避免引来顾客围观如此尴尬的场景再次发生,就立马满足要求,长此以久,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只要小洁一要买东西就坐地上哭闹,一坐地上哭闹,爸爸就立马给买。为了终止这样的恶性循环。父母在家庭教育当中应该改正孩子错误的表达内心需求的习惯。
一、父母的角色分配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教育者,父母首先要明白各自分工的角色。美国心理学家表示,儿童在5岁以前恋母,对父亲没有过多的需要,但在5岁后,就由恋母转移到恋父。比如,女孩可以从父亲身上得到安全感,男孩会模仿和学习父亲的样子,增强自身的男性意识。因此,在青春期孩子的心日中,父亲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他既是一家之长,颇有威信,又是规则的制定者,孩子成长的领路人。①例子中父亲应该让小洁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正常礼貌的询问才可能得到水壶,父亲一旦说不,要坚持到底:同时树立威信不是让父亲通过“武力”来教训孩子,例子中的爸爸打小洁的屁股,并没有达到父亲教育的目的,反之最后父亲还是妥协买了水壶,在小洁意识里哭闹引来的惩罚并不深刻,此次行为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成功得到水壶。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制定的硬性规定的同时要搀杂柔性因素,让孩子加强记忆、深刻体会。
在生活中,母亲与孩子接触的机会最多,母亲是孩子最早、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者。可以说,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母亲的素质决定着孩子的素质。所以父亲在制定规则时,母亲可以作为示范,以身作则。上述案例中,母亲带着小沽再次来到超市,跟父亲模拟上次同样的情景,母亲的理智行为让孩子体会到妈妈的榜样,从此模拟母亲的行为。
二、在适当时机进行教育
父母明确了相互角色后并各尽其责后,对孩子的教育也并非一次就好,要孩子纠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要多次反复,加强感受,然而怎样才能达到目的而不会使孩子厌烦。有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家在电话亭里设置了两种情境:一种是在公用电话的旁边放了10美分硬币,另一种是没有放任何东西。当心理学家看到有人打完电话出来时,便抱着一堆书籍之类的东西从他们跟前走过,并故意让书散落到地上。通过统计,在捡到钱的人当中,有88%以上的人帮忙捡起了书;而在没有捡到钱的人当中,只有7%的人帮助捡起书本。由此,心理学家指出:在对方心情好的情况下提出请求,获得帮助的几率会更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好心情效应”。选择一个孩子心情好的时机进行交流,其效果可能是事半功倍的。选择好的时机去沟通,会更容易让你如愿以偿。有时促使孩子接受你的观点或要求的关键并不在于观点和要求的本身,而是促成孩子与你达成共识过程中你所体现的说服力。这种说服孩子的核心就是把握孩子的心里契机,吸引他的注意力,施加关键策略,并及时评价孩子的进步。让孩子有成就感,愿意改变。
人际关系上家长与子女的接触频度高,具聚合性。社区、社会、学校中的人群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往往是非直接关系的次属群体,甚至被视为异已的外群,即使是在学校中关系较为直接、密切的师生关系,也因师生关系的发散性特征,而不可能在频度和聚合度上与家长相比,因此适当、合理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智力开发,性格养成起着关键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