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境与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潜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雅丽
在当今教育格局下,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教学深受广大教师的重视,国家教育部最近公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也将探究教学置于核心地位,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境和学习途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对科学研究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研究的方式,它重过程非重结果的目标定值,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去获得知识,而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
学习应该在现实情境中,学生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教学设计不仅需考虑教学目标,而且要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环境又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环境反作用于兴趣,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应调控教学环境中的诸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使学生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学生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我对以下要素进行调控,来实现创设和谐教学环境的目标。
1.注重引入
引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新课的引入虽只占几分钟或仅几句话,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阶段,它正如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恰当的引入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因此,设计好每节课的引入是十分重要的。而引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灵活应用,切不可千人一面。
2.精心设计问题
创造教学环境探究教学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问题”即“思维”,一切探究发现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示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提问应具有思考性、艺术性、层次性、整体性。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探究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训练归纳、综合、抽象等思维能力,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验因素的控制,进行实验现象观察和数据收集,每一步都类似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会对科学发现有亲身体验,提高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当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指出注意事项,观察指导,记录数据,等等,保证实验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经过实验探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从而总结出初步结论,然后对初步结论进行质疑,检查和思考探究方案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所获结论的科学性,再利用已有知识和实验探究释疑,最后得出可靠结论,并用文字、图像、公式等方式表达出来。这使得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发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每位学生交流。而且教师走下讲台,在实验桌前与学生一起交流仪器的使用、实验因素的控制、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发现,这时教师更像是学生实验的合作者、助手。这种经常性的活动能强化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关系,实验室中稳定的互动关系将进一步迁移到其他课堂教学活动中,在非实验课上同样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三、增加课堂教学气氛的互动性
课堂上师生互动,能营造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易形成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催人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懒散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甚至严重对立的课堂教学气氛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习兴趣,严重的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应增加学生分组实验,创造更多的师生互动机会。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教师可采取交互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进行阅读、体会、分析和讨论,从中挖掘出其中蕴含的若干矛盾,并从中筛选出主要矛盾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明确探究问题。
四、小心善待学生错误的回答,创设安全的课堂心理环境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答对,显然这个问题就是毫无意义的。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接受信息的快慢、思维角度的不同等,学生得出的答案会与“标准答案”不一样,甚至是错误的,这些现象都是客观的、正常的。教师不要急于否定,甚至批评,否则学生会形成听到提问就紧张害怕的心理障碍,于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无益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学生错误的回答正好是教学的一个很好的素材,教师应当敏锐地捕捉这一反馈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