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健全“骨骼”,强化“血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巫雅洪

  文章的主题“犹帅也”,如人之“灵魂”,文章的材料犹如人之“血肉”,而文章的结构似人之“骨骼”。失去“健壮坚实”“分布科学”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就无处寄托。要健全“骨骼”,就必须讲究结构技法,讲究结构技法,就必须善于构思。
  文章的构思就是对储存在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分解、选择、扩充、延展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凝聚化、最优化和审美化,而这种分解和组装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
  一
  构思,如同盖房子前绘制的蓝图,它是对文章的总体规划,然后才是具体运用材料、修饰润色、结构成篇。总体上说:①要打开思路,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情感体验,等等)。②要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善于展开联想、想象。③要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选择最佳表现角度。④对全文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动笔之前应该想清楚。⑤构思力求做到新颖、精巧。下面我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举例说明几种构思的方法。
  1.一字立骨法
  一字立骨法,就是以一个字作为文章的骨架。该字是全文题旨的引起、凝铸升华。它在作者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既处于“主脑”和“将军”的地位,又作为核心,向不同方向作扩散,形成文章的经纬和立体骨架。
  如《怀疑与学问》一文中,一个“疑”字贯串全篇,既是文章的精神所在,又是选取材料、下笔行文的依据。朱自清的《背影》,全文平实晓畅、娓娓道来,体现一个“实”字。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这个“实”字,看似融汇在字里行间,实则作者在写作之前的构思就已决定了。
  2.彩线穿珠法
  就是指用一根能体现文章主旨、联系全文各个材料的线索,如彩线串联珍珠一般,将一组精选的材料,连缀成篇,从而形成文章的基本结构。
  如魏巍的《我的教师》一文用“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根红线将“假装发怒”、“扮妆跳舞”、“观察蜜蜂”、“排除纠纷”、“梦中寻师”等材料串接起来,读起来十分优美自然。
  3.滴水见阳法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将某些小事件、小片断甚至小细节作为文章的核心材料,同样能表现出大的思想主题,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途中的遭遇、上课时的感受只是当时普法战争中广大法国人民的遭遇和感受之小小一角。但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这小小的一角,通过小弗郎士这滴水映出了全法国人民的内心感受,所以能在法国人乃至所有被压迫民族人民中产生共鸣。
  4.欲擒故纵法
  欲擒故纵,是指在行文过程中先逆后顺,在文章的前部分顺着文势一步步地“放纵”下去,有意识地将读者的思维引向相反的方向,形成惯性,在文章的最后阶段才卒章露底,还故事和人物的本来面目,思维又顺向运动,从而构成文章的框架。如莫泊桑的《项链》,描写家庭不算富裕但虚荣心极强的玛蒂尔德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却在舞会上将它弄丢了,含辛茹苦10年才还清了3万6千法郎的债。后来,玛蒂尔德遇到昔日的朋友,才知道那串项链是假的,至多值500法郎。小说的情节顺其自然地发展,故而更觉得天衣无缝,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5.衬托对比法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不同的是正衬是用相近相类的人、事、景来衬托,而反衬是用相对立的人、事、景来衬托。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中这段的描写:“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将主人公被迫把已经送给最“仗义”的朋友的羚羊木雕索回来之后,沮丧、无助、伤心、害怕的心境衬托得愈加悲凉。这种正衬的方法,一般在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中用得比较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是反衬的意境,其特点是文章色彩鲜明,对比突出,有较强的感染力。
  6.众星拱月法
  在一篇文章中,描写一个人或一件事的不同侧面,或是描绘几个人、几件事,来共同表现文章的主题,我们可称为“众心拱月”法。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从众多典型事件中选取了三颗最亮的“星”,以三个不同的故事来深刻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和优秀的品质。
  二
  实际上,我们在构思一篇文章时,用到的方法很多甚至是相当复杂的。如《我的叔叔于勒》里面就综合运用了“彩线穿珠”法、“反衬对比”法及“欲擒故纵”法来构思全文,很值得我们学习。
  文章选取了多个关于于勒的场景:有对于勒以前不良行为的回忆,有对于勒出海发财归来的憧憬,有对于勒回家改善生活的盼望,有在船上看到落魄流浪的于勒后的愤怒和逃避。怎样来表现于勒的大起大落呢?作者对“人情冷暖”这一长久不衰的社会问题显然深有领会,通过“‘我’的父母对不同情况下的于勒的态度”这条线索,将这所有的场景穿插起来。
  本文“对比反衬”方法的巧妙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自从知道于勒叔叔发财之后,“我”父母的态度第一次得到转变。于勒从一个被打发到美洲去的“无赖”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在去哲尔赛的旅途中巧遇贫穷潦倒的于勒后,父母的态度再一次转变。总爱重复“如果于勒竟在这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的父亲,竟脸色苍白,害怕得不敢去再看那个卖牡蛎的老头一眼;称他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的母亲则哆嗦着说:“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这一前一后的对比反衬,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欲擒故纵”则更使本文耐人寻味。文章的一开头,作者就极力渲染于勒之于我们家的重大意义:父母的态度、生活的窘况、姐姐的婚事……似乎一切都有赖于于勒这个大救星的恩惠。而于勒的两封书信、船长的话、公务员的求婚,更让人觉得这种恩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了,大家都等着于勒衣锦还乡吧。这一“纵”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但是,当在船上真正看到日思夜想的于勒竟是一个潦倒的卖牡蛎的老头时,风云突变,一切美好理想破灭后,父母的态度让人看清了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种方法在文中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前后强烈的对比反衬,恰好又是欲擒故纵的锦上添花;欲擒故纵则使穿珠之彩线愈加清晰夺目,发人深省。
  当然,创新的构思何止“六法”,本文挂一漏万,只要在多读、多写的同时,勤于思考构思的技巧,就能在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