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田径运动技术发展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房风波 韩丽

  摘 要: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出现。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人们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跑得快,而且跳得更高,投得更远。在运动成绩高度发展的今天,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今天的训练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田径技术 模拟比赛状态 高科技应用
  
  1.田径技术的发展
  1.1短跑技术
  对短跑技术的理解和认同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迄今为止,对此问题的认识仍在讨论中不断地深化。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短跑途中跑基本技术强调的重点是后蹬,所以在技术训练与教学中特别强调支撑腿后蹬时髓、膝、蹂的充分伸展。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在短跑训练中应加强摆动(摆动腿的折叠前摆)的训练。许多研究也认为,除后蹬之外,摆动也是使人体产生位移的动力之一,进而提出了蹬摆配合,以摆促蹬的概念,同时在实践中增加了有关发展摆动力量、速度、幅度的一些练习[1]。80年代中后期,短跑技术水平与运动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相继涌现出刘易斯、乔依娜、伯勒尔、克里斯蒂等一批名将。对他们的研究表明,他们与其他选手的差异集中表现在两点:伸髋速度和幅度,着地的积极性、速度、方法等。当伸髓与积极着地的观念在短跑教学训练中日益为人们认同的时候,又有人提出:短跑的技术关键是两大腿以髋为轴的剪纹―制动。人体的下肢在一个单步中经历了两次剪绞,支撑过程中人体两大腿以髋为轴的剪纹―制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动力之源,而腾空过程中的剪绞则为下一个支撑过程开始于一个合理的准备状态创造条件;支撑腿膝、踝关节的主要作用是坚固支撑而不是传统技术理论中通过缓冲―蹬伸减小前支撑段的阻力并为后蹬阶段创造动力。此结论是在前人对短跑技术大量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实验得出的,它抛开了技术的外在形式而对动作的内在机制和实质进行了探入的论述。进而,该观点认为:快速的跨步跳应取代后蹬跑成为短跑的专门练习和专项力量练习,它是发展短跑所需的大腿的剪纹―制动力量的一个绝好手段。
  1.2中长跑技术
  世界中长跑技术不断发展,20世纪50年代国际上通常采用摆动腿积极前摆和下压,使小腿自然前伸,前脚掌“反扒”落地,积极缓冲,后蹬伸至髋、膝、踝三关节技术,使成绩快速提高;70年代出现了高频跑的技术,也促使了中长跑成绩的显著提高;80年代以后,马俊仁教练在中长跑技术上精益求精,力争达到技术动作的最优化,形成了马家军高频率、快节奏、重心平稳、步调较快的技术风格。在1993年8月第四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马家军中的刘冬、曲云霞、张林丽三人五次打破三项世界纪录。在10月第五届世界杯马拉松赛上,王军霞、张林丽、张丽荣、马丽艳包揽个人前四名和团体冠军。马家军在马俊仁的带领下创造了世界田径史上的奇迹[2]。
  1.3跳跃项目
  跳跃类项目中无论是高度项目还是远度项目都有共同的特征:更加注重发挥绝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利用率;更加注重快速起跳和起跳的动作速度;更加注重跑与跳的结合技术和助跑起跳时的垂直速度。这些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教练员所重视,在实际训练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速上板起跳”取代“可控速度起跳”的观点推动了我国跳跃类项目的发展。涌现出了邹振先、黄庚、刘玉煌、郑达真等世界级水平的跳跃类项目的运动员。
  1.3.1跳高技术
  背越式技术在第十九届奥运会上出现,美国大学生迪克・福斯贝里以2.24m的优异成绩夺得奥运会跳高的金牌。它产生的影响在跳高史上是罕见的。我国教练员根据我国运动员特点创立了快速助跑、快速起跳,使速度和力量完美结合的技术风格。我国著名的跳高教练员胡鸿飞改变传统的训练模式,大胆革新,坚持以速度为中心,力求与技术平衡的训练指导思想,通过朱建华将背越式跳高技术推向更新的时代。1983年6月我国跳高选手朱建华在全国第五届运动会预选赛上以2.37m创造了新的跳高世界纪录,同年9月在全国第五届运动会中以2.38m再一次刷新了他所创造的世界纪录。在1984年,他又以2.39m打破了由他所创造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我国田径史上三破世界纪录的佳话。
  1.3.2三级跳远技术
  由最初的自由式跳法发展到高跳型,由高跳型发展为平跳型,我国的田径工作者首次提出“速度型”这一概念[3],这一技术目前还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北京体育大学郭元琦副教授在《三级跳远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和《速度型三级跳远和训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中对此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该技术的训练框架作出了科学的设计。相信,速度型技术将是当今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3.3投掷类项目的技术创新
  在投掷类项目中我国的教练员、专家学者在训练实践中总结出了自己的观点[4],认为,无论重器械还是轻器械项目都有以下特征。
  1.3.3.1尽量提高器械的出手速度。器械的出手速度对远度的影响远远大于出手高度对远度的影响。
  1.3.3.2加大用力距离,缩短工作时间。无论哪一项投掷项目都要求有良好的超越器械。我国的铅球项目近年来一跃跨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这与阐福林教练等人对铅球项目特点的新认识是分不开的。他们认为铅球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速度力量性项目。
  2.关于模拟比赛状态的研究
  在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高水平运动员安排了许多专门练习,以便直接适应比赛动作的需要。训练就是为了比赛,而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表现出来的成绩不能在比赛中表现出来,其中原因众多。但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除了比赛外,更多的是通过日常模拟比赛的训练加以解决。因而现代田径运动训练非常注重模拟比赛的训练,提高训练的实践化程度,这对运动成绩的提高非常重要[5]。
  3.高科技应用的研究
  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多种理论的发展和科学手段的渗透,对田径运动教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先进的体育科研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出现和应用,使业内人士对田径运动各项技术的实质、机制、影响成绩的因素等问题的认识也不断完善、深刻。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运动员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不仅跑得快,而且跳得更高,投得更远。在运动成绩高度发展的今天,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今天的训练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6]。
  
  参考文献:
  [1]黄治.我国田径水平与世界田径的差距[J].田径指南,1987,(5).
  [2]张振等.中外短跑运动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
  [3]岳新坡,毛爱华.在论二十年来我国田径运动技术与训练理论的创新[J].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3.
  [4]刘平建,王剑辉.速度――田径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1.
  [5]苏毅.田径竞赛规则的修改与田径运动技术的发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2).
  [6]熊西北等.田径运动科学进程与未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