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娟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点和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学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基本保证,也是“阳光体育”工作的内容之一。要开展“阳光体育”必须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的过程中,技能与技巧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增强团队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意识。
一、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必须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其次,要从高中的实际生和爱好出发,做到区别对待,同时还应考虑教学环境、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因素。如在篮球教学中,学生都很喜欢投篮,但命中率很低,于是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多次练习,从中发现,出手角度、弧度、瞄准点、手腕手指的拨球动作,是决定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投篮动作。如改变篮圈的高度,在地上放置铁环,让学生距铁环一定的高度,将球投进铁环,然后把铁环逐步升高,在趣味性极强的学习氛围中体验交流,共同协商,反复练习,最终较好地掌握投篮的技术,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二、合理利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课教学环境
由于体育室内课理论知识较抽象,文字、材料、插图单调,体育实践课动作技术强,结构复杂,学生理解吃力,模仿不得要领。如果把理论和实践知识有创造性地制成多媒体课件,形成完整技术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和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逐次讲解各个分解动作,抓住重点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所要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增强理解深度,激发学生向所喜爱的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模仿学习的兴趣,创设教学环境,以动静相结合,声像合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从而有效地调节教学结构。这样就使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体育课开始部分的准备活动,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都可以运用音乐教学。又如:跳高、跳远及跑项等,都可以运用录像教学,分析动作技术要领。通过录像教学,使抽象难掌握的动作更易理解,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对重难点动作的掌握,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三、注重课堂安全,强化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课的根本目的。有些伤害事故发生是由于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预防,必须提前准备好场地与器材,在课中做好保护与帮助。良好的组织纪律是使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具体表现在听从指挥、执行规则、服从裁判等方面。而同样的内容,对男生、女生的运用,不同季节的运用,不同场地的运用,不同对抗双方的运用等,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要掌握时机,对课的内容进行观察和调整,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场地和器材是室外课的必要条件,合理布局与场地安全有效的利用显得格外重要。像这样的一个伤害事故案例,单杠下面是沙坑,沙子经过学生长时间的踩踏,已经变得非常坚硬,单杠在设置时又过高,从而加重这起伤害事故。体育课后不宜将危险器材如实心球、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为好玩将器械相互投掷致使人身伤害。因此,教师要每节课收封器材,以保安全。
四、设计困难情境,磨炼学生意志
现在的高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在顺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遭受挫折。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创设条件和提高要求等方法,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有一定梯度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让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使体育教学过程伴随着对学生意志的磨练。
五、创设和谐氛围,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居于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地位,但不得无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学生有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有权与教师进行辩论和交锋,有权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但同时必须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要把自己全部的爱和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倾注于体育教学全过程之中,努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和谐、亲密、依恋的情感纽带,创造出师生之情意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并借助于这种情感化教学环境的支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探究性学习,让全体学生以愉悦轻松的精神状态投入体育探究性学习中去。并在学习和探究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新课改要求我们不能单纯地把体育教育看作是体育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更要重视体育知识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读懂“强身健体”应指“体魄”健康,也就是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要把《体育与健康》当作“数、理、化”一样认真学习,掌握心理保健知识,随时纠正自我的心理偏差,跨跃障碍,从而健康地成长。
总之,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提高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