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仲胜
摘 要: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而用于学习其它自然科学。怎样学好小学数学很重要,而小学生的年龄还小,教学时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作者结合实践,提出几条培养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能力 培养途径
数学不仅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更是人们学习和研究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前言部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而用于学习其它自然科学。那么,如何才能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呢?以下是我这些年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几条培养途径。
一、寓教于生活,以生活促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也将最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不需要复杂的推理与想象,相对于中学数学来说显得简单,但是由于小学生有着自己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
小学生活泼好动,习惯于形象直观的思维,不善于抽象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初学数字时需要借助于手指、木棒等。数学相对语文等课程显得过于抽象、枯燥,孩子们很容易出现“数学疲劳”,所以调动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与计算方法,让他们在生活确实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之处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首先,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这些掌握的情况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又能消除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学习障碍。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展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三、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让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我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的教学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总而言之,学好数学的方法是很多的,但一定要按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在这个基础上多加强发散思维学习,多采用一些切合实际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1992年5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查通过.
[2]刘凤翥主编.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金成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1版).
[4]孙明符,王立紫任主编.数学教师教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第2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