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音乐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凤

  摘 要: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和表现美是音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旨在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而且要突出学科特点,处处体现音乐美,让美伴随学生。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学科特点 以美育人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和表现美是音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旨在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而且要突出学科特点,处处体现音乐的美,让美伴随学生。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的依据。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意美、音韵美、曲调美,等等。比如: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人们的生活,或是蕴含美好的寓意,或是展望炽热的情怀,具有动听、耐唱的特点,因为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曲调和音韵的美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器乐教材“美”的着眼点在于简洁、洗练的编配方面,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
  在备课时,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如何通过美妙的旋律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获得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如:通过教唱《共和国之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通过欣赏《命运交响曲》,向贝多芬学习奋起的精神,以残疾之身向命运挑战、追求艺术的完美。
  总之,音乐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要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中学生都是十四、五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能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是聆听。清晰、悦耳的音响带给人快感,并产生美的感觉,反之则使人烦躁、生厌。因此,在教学中,应极力避免噪音的出现。教师通过优美动情的范唱,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在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产生对音乐的兴趣、求知欲,以及审美的渴望。如:我在给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先讲述了《梁祝》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想听的欲望,在聆听第二遍音乐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地讲出“十八相送”、“楼台相会”等章节,并能随着音乐的不断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描述出随着音乐而出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在音乐结束时,大家还意犹未尽,被这个凄美的故事感动。当我以钢琴演奏《化蝶》这段音乐主旋律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哼唱了起来,当他们走出教室后,仍能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余韵。
  在讲解乐理知识时,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我在讲解附点音符时,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全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而与半票是全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较好地转变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作半拍的错误观念了。
  外国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教学法,也给我们以启迪,如:奥尔夫节奏教学法、柯达伊的手势教学、铃木“母语”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音准和合唱训练等。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
  三、要引导学生实践美
  音乐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面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
  在教学节奏时,可告诉学生大自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节奏,并根据大自然中的声音引导学生发现节奏并在游戏中完成。如我在进行《阳春三月》这一课教学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例如:××(小鸡),××(小鸭);或老师念节奏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再写出来。例如:嘀嘀・(××・),达达达达(××××);或用语言来解决一个乐句的节奏。如:伸伸腿呀、弯弯腰(×××××××)。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节奏,并知道这些有趣的声音原来也是音乐。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美。
  音乐课的特点在于它要求学生当众表演,这种表演的成功,特别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因此,我常常借助音乐活动来帮助学生成功。如在《黄河的故事》这一单元教学中,我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排成音乐剧。我发现,学生往往乐于显示自己的见解,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渴望得到表扬和夸奖,因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努力得来的,所以希望得到尊重。
  音乐来自于人民,音乐也应该回归到人民之中;美来自于生活,同样也应该回归到生活之中。音乐老师应该把古今中外的艺术精品介绍给青少年,对青少年进行具体的、实在的审美鉴赏教育。《牧歌》是一首无伴奏的四部混声合唱曲,通过欣赏,明确、实在地告诉学生:美,并非是神秘莫测、抽象无形的事物;美,近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应该、都可以拥有更多的美、拥有美的生活、拥有美的人生。
  四、要有一个美好的艺术形象
  一位好的音乐教师,不仅要言传,而且要身教,不仅能在课堂上说给学生听,教给学生看唱,而且能在课堂上做给学生看,这是当今音乐教师的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种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当在充分利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将各种体态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将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艺术形象,通过富有感染力的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将抽象的音乐美演绎成直观的有形之美,从而使音乐之美永驻学生的心田。
  教学中的教态美,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仪态、表情、姿势、动作方面的综合审美体现。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范奏,展示了豪放、庄重、绚丽之美;快慢有致、轻重得当的语言节奏美。另外,音乐教师还应有良好的审美修养,如美好的心灵,真诚美好的感情,充满爱心,兴趣广泛,更重要的是具有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要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美传递给学生,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总之,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音乐美,使他们学会用音乐点缀生活,从中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发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
  
  参考文献:
  [1]邵祖亮主编.徐绪标,张荫尧副主编中学音乐教学法》.
  [2]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