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文君
在人的发展中小学不可忽视,它往往为人的一生的发展确立方向,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为此,为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阅读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了,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悦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我采用以下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应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边读边想,特别要关注“想”,学会设疑、释疑。如教《一分试验田》一文,我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问题,让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饱满,很快弄清楚课文的整体思路与脉络。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中心词、关键句,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境激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可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如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我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配乐朗读,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深入其境,从而激活学习的积极性。
3.以读激趣。教师应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学习课文,并在课外主动阅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确定适合的自学的时间
教学的绝妙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当堂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就是一种。如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等基本问题,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补充知识,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试图解决问题。老师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应留给他们自己解决。
根据学生实际,在课外分层确定自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
三、教给自学的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给他们明确自学方向。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对课文内容相似的,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自学其它部分,举一反三。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我先精讲了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自学第二段、第三段,适当加以点拨。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等等,并把方法扩展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定期不定期进行方法交流,修正不正确的阅读自学方法。
四、养成阅读自学的习惯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使之持之以恒。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们从一年级就要抓起,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边圈边写,勤做笔记。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什么?看见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的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21岁的邱少云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学生不仅受到了教育,受到了感染,而且掌握了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
好习惯不易养成,要常抓不懈,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这一点必须注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0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