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建华

  摘 要: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实践中,作者尝试构建了一个力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数学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学习方式的生成和建立。
  关键词: 数学新课程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并且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他们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既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展过程、研究方法,又要让学生在创新发现方面有更突出的表现。
  在近几年的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尝试着构建一个力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数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以往课堂上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促进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学习方式的生成和建立。
  一、目标教学,突出重点
  1.灵活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共同目标。拟定目标的原则:①全面性;②指向性;③层次性;④评价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把学习目标以灵活的方式展示出来,就时间来说可分为:课前展示、课中展示和课后展示;就方式来说可分为:预习展示、提问方式展示和总结方式展示。
  2.实施目标
  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师生必须对应目标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展开活动,如有效启发交流,有效练习,自学思考,等等。
  3.目标达成
  目标实施后,教师可利用教材上的练习、习题或自编设计的练习组织学生自练或检测,检测完毕后公布答案,可以积分,也可以通过巡视或举手等形式获得反馈信息。
  4.反馈与矫正
  反馈与矫正应该是双向的。根据检测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对未达标的学生进行知识、智能的补救,直到完全达标。反馈给教师的信息可使教师及时纠正教学行为。反馈与矫正应该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防止因时间有限而走过场。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需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情境,这样才会使学生既拥有愉悦的心情,又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才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所以说创设好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知识,通过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例如,在教完全平方公式这一节时,我采用师生同时计算65×65、95×95、101×101、99×99,我用心算,而学生用笔算,结果总是我领先。再让学生随便挑几个两位数的平方由我答出答案,看到我对答如流,学生感到很神奇:为什么老师这么快就得出结果?这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此时我把话题一转:“欲知其奥妙,我们一起来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一节。”此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求知之火被点燃,一个个睁大了期待的双眼,乐学而不疲。
  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直接提出教学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问题的产生可以给教学起导航作用,教师有时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
  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课时,我安排了这样一堂课。我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告诉学生: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接着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讨论以下几种情况是否是平行四边形:①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学生通过一起画图、分析条件、争论,掌握了判别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我又问:别的条件能不能说明平行四边形呢?学生们兴趣盎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三条途径就是“边”、“角”、“对角线”。本节课不仅引出了这节课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难点,而且出色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和欲望产生了,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首先,教师应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合作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其次,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求知,在合作学习中获取,在探索学习中发展。但这并不排除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学生有意义的接受。我们不能从“满堂灌”这一极端,走向“不敢讲”的另一极端。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而教师的授业解惑是关键。在探究活动中,当学生“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教师的及时点拨能够使他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五、强化练习,重视应用
  虽然新课程强调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但双基也不能忽视。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后,为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自主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过的知识,促进解题技巧的形成,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自主练习是学生有机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针对性练习。练习的内容要力求体现应用性和科学性。良好的练习习惯源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并且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细心演算,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结果,养成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
  我通过这些模式的课堂教学尝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师生之间合作探究、学生之间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良好风气。在近年来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我们更新了教学理念,关注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数学计算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显著上升,受到了校领导和同行们的首肯。我们这个偏僻的农场学校排到县乡镇30所学校的中等水平,每学期在县统考中数学优秀人数、合格率名列同一级学校前列。
  总之,虽然数学教学模式这些年有了一定的改进,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教无定法”,数学教学模式受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思想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具体操作中还受到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学习习惯的限制。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适应于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的最佳教学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3]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