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家武

  摘 要: 本文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和着力点。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它能够启迪、培养、发展人的思维,虽然也有其他学科或其他方式可以培养人的思维,但在深度、广度、系统性等方面,都无法和数学相比。数学教育对素质教育负有非同一般的特殊使命,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突出数学思维过程和认知环节的实际过程。然而,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掩盖必要的分析、探索过程,实行注入式和结论式教学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封闭,此乃素质教育之大忌,这与教师在备课和讲授中忽视或不同程度地掩盖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有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和着力点。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的心理基础是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保护,使他们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并能时刻感受到创新所带来的惊喜。
  2.发散思维能力。
  一个人才能的大小往往与他的思路是否宽阔、灵活,思维是否发散密切相关。因此,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就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之一。
  3.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突破思维定势使思维进入新的境界。
  二、构建促进思维活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源于教学实践,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构建适应数学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1.探究式数学教学。
  由于在数学教学中提倡“创新意识的培养”,但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教学内容,它的进行不是要学生凭空去做,而是采用“发现式”问题的解决,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更大的启发作用。
  2.开放式数学教学。
  开放式数学教学离不开开放性试题,它是以开放性试题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在开放式的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如下特征:一是条件开放,即问题的条件不完备,或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二是结论开放,即在给定条件下,结论不唯一。也就是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三是策略开放,即思维策略与解题分析不唯一。四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3.活动式数学教学。
  这是指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实际活动学习数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活动包括调查、游戏、测量、实验等多种群体或个体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从而热爱数学。在学生对抽象性数学思维还不熟悉或不太喜欢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选择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十分重要,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讲求提问艺术,诱发思维。
  提问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因而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取决于教师提问的质量。好的提问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问题要清楚明晰,一目了然。二是问题要因时而异,恰到好处。三是问题要难易适度,符合学生实际。
  2.善于启发,引导思维。
  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经过积极思考,想搞明白而还没有搞通的抑郁的心理状态,孔子认为这时教师才应引导学生把问题搞通,即“启”;“悱”是经过思考,想表达而又表达不出来的窘境,孔子建议此时教师才应指导学生把想法表达出来,即“发”。所以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但又遇到困难是老师启发的前提条件。
  3.鼓励探索,锻炼思维。
  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独特性。教师如何才能组织好探究呢?
  (1)组织学生探究之前,教师必须精心准备,须先经历探究、思考问题的过程,对学生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估计,并对几种解题思路及思路的异同或繁简与否有所掌握,这样才能在探究中启发、指导学生。
  (2)组织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控制时间,掌握各个环节的节奏,并适时指导,一般来说,在明确探究问题环节要慢些,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探究经验常常很有借鉴作用。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教具、图像或精辟的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其次,学生探究歧途时,教师可以点一下为什么行不通,然后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思路。再次,当学生探究的思路可行但繁琐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并指出更优的方法,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最后,当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时,教师可通过类似“学习园地”等渠道公布交流。
  (3)探究完毕,教师应组织学生反思回顾探究过程,总结各种思路。
  四、优化促进思维发展的练习形式
  数学教学要求善于选择和编写习题。数学是做出来的,没有一门学科像数学学习一样需要做很多的习题,因此,数学习题的编制对数学思维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习题的选择和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新带旧。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必须有一小反复巩固的过程。“以新带旧”使学生在学习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温习了旧知,既增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完善了学生记忆中的知识体系,促进了思维的迁移和发散。
  2.以点带面。
  在完成了一章的小结后,教师可抓住这一章的知识“龙头”,编制习题,使与“龙头”相关的知识孕伏在习题的解答过程中,这样伴随“龙头”问题的解决,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掌握全面知识,实现以点带面,既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线索,又增强了思维的条理性。
  3.以精代多。
  题海战术虽然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也一度使师生倍感疲惫。因而教师可在“题海”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代替题海。对习题的归纳、分类更有利于学生分门别类地掌握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锻炼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标志,而数学教学的重点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主渠道;恰当的教学模式、巧妙的教学方法是积极思维活动的催化剂,独具匠心的练习就是学生应用数学思维的广阔平台,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
  教师应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在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到核心的地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