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志明

  摘 要: 本文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近几年广州地区高等院校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与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其的种种因素,旨在为进一步改善广州地区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 就业现状 就业问题 影响因素
  
  随着高尔夫运动进入奥运会项目,它在全球尤其在中国必然会更加迅猛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迫切需要高素质的高尔夫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国参与高尔夫运动人数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0%左右,而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为35%左右。[1]目前,广州地区高校开设高尔夫专业方向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多年来为推动高尔夫产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同时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因此,研究广州地区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和探讨就业问题及影响因素,对促进高校高尔夫专业建设不断完善,培养更适合市场需求的高尔夫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州地区高校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需要,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图书资料和有关网站,收集大量有关研究高尔夫运动的资料,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
  1.2.2访谈法。
  就广州地区高校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与访谈,对象包括往届与应届毕业生、高校专家教授、高尔夫专业教师、高校就业工作教师及高尔夫行业知名人士等。
  1.2.3问卷调查法。
  主要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48人)、广州大学(旅游学院20人)、广州体育学院及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休闲会所管理22人)2006、2007、2008、2009、2010届部分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发放问卷90份,回收87份,有效问卷85份,回收率为96.66%,有效率为97.7%;发放教师问卷10份,回收10份,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发放企业问卷8份,回收8份,有效问卷8份,有效率为100%。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毕业生对高尔夫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从调查数据看,大部分毕业生都表示能认识当前从事高尔夫行业的就业形势,认为高尔夫重返奥运大家庭,对高尔夫行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有85.88%的毕业生表示对中国高尔夫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高尔夫行业本身在中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大量的机遇和挑战的出现正好为年轻人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2]但也有部分学生(约9.41%)对之前世界金融危机形势下的高尔夫行业发展感到担忧,另外有4.71%的毕业生表示对这方面不关心。
  2.2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分析――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偏差较大。
  从近年广州地区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来看,目前从事高尔夫行业的毕业生共53人,其中有体育大专生、体育本科生及非体育本科生。整体来说,与大专业毕业生相比,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偏差较大,尤其是非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不对口现象较为普遍。据调查显示,毕业生在高尔夫行业的就业单位主要集中于高尔夫球会、高尔夫媒体公司、高尔夫球用品公司及体育事业机构等。在问卷调查中的85名毕业生中,只有67.06%的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所学专业对口,或者所从事的工作涉及高尔夫行业;其他毕业生初次就业时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所学专业不对口,甚至是相差甚远,34.12%的毕业生更表示就算再次择业也不选择高尔夫行业。
  2.3工作单位更换情况分析――大专毕业生从事高尔夫职业的“忠诚度”较本科生高。
  调查问卷中显示,有57名毕业生(其中本科40人,大专17人)初次就业是从事高尔夫行业或者涉及高尔夫行业,其中有41名毕业生(其中本科33人,大专8人)工作不满半年就更换了工作单位,占总人数的71.93%,其中本科毕业生有84.85%在初次工作1个月以内就更换了工作单位,而大专毕业生基本较为稳定,仅25%在1个月更换了工作单位。在对高尔夫业界6家用人单位的访谈调查中,用人单位基本都认为毕业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其中以本科毕业生就业后跳槽率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而大专毕业生的情况与本科层次的学生有所不同,虽然在学习与思维能力方面有所差距,但较为注重基层工作锻炼和实习,就业期望值也较本科毕业生低,通常愿意在企业里工作较长时间,较为稳定。企业在安排工作岗位时,也通常会拿本科生与大专毕业生作比较,对本科毕业生的期望值较高,但往往却不如人意。
  从调查结果看出,不同层次毕业生的就业难易程度差异不大,大专毕业生在高尔夫行业就业形势明显好于本科毕业生,大专毕业生在岗位时间也要比本科毕业生更长,大专毕业生目前所从事高尔夫职业的“忠诚度”远远大于本科学生。
  2.4择业标准倾向――过于看重工作待遇、岗位,就业地域流向较集中。
  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广州地区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现状不满意为55.29%,不太满意者为28.24%,满意为16.47%。而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对其工作的满意程度较大专毕业生显得低些,其中本科毕业生为7.14%,大专毕业生为78.57%。在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因素中,毕业生普遍认为依次是待遇(45.88%)、工作岗位(24.71%)、企业发展前景(16.47%)及企业所在地域(12.94%)。
  2.4.1毕业生对待遇与工作岗位期望值较高。
  据调查,毕业生择业时依次较看重待遇、工作岗位、企业发展前景及企业所在地域。37.65%的毕业生普遍对初次就业的薪酬期望在2500元以上,55.29%的毕业生对初次就业的薪酬期望在2000―2500元,仅7.06%毕业生的薪酬期望在1000―2000元。尤其是本科毕业生,有72.59%的人认为就业时应与大专毕业生有所区别,应该从事企业管理层次的工作,期望被企业重视、重用;此外,毕业生对于初次就业岗位的期望多数是管理岗位、市场策划、教练等,然而实际就业情况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的平均月工资约为1500元;毕业生从事高尔夫行业的初次就业岗位层次也通常不理想,如在球会就业的毕业生,一般分配在前台接待、专卖店、球童、巡场、营业部等岗位,少部分毕业生分配在培训部、赛事部。结果表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情况有所差距,而本科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大专生高。
  2.4.2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较为集中,多为经济发达城市。
  从期望的就业地域选择来看,毕业生主要选择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尤其以广州、深圳和上海最受青睐,而对于周边一般地区或欠发达的中小城市则较少选择。从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实际就业的地域与期望选择基本相同,流向较为集中,38.82%选择广州,30.59%选择深圳,选择上海、珠海和北京的分别为11.76%、9.41%和7.06%,仅有3.53%的毕业生选择经济一般的中小城市,如清远、肇庆等。
  2.5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途径多样化,但缺乏相应的就业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成功应聘目前就业单位的途径多样化:有34.12%的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是“主动联系企业”,有25.89%的毕业生通过“朋友介绍”,有21.18%的毕业生通过“来源于互联网”,有11.76%的毕业生依靠“毕业前实习期间”,仅有7.06%的毕业生依靠学校提供招聘信息。从而可见,高校就业指导方面相对较为缺乏。其次,在“在校期间,假期里主要从事何种兼职”问题上,89.41%的毕业生在假期里所从事的兼职与专业不对口,认为自己高尔夫技能弱而不胜任;只有10.59%的毕业生主动寻求高尔夫相关行业兼职,但这个比例非常低。这些都不利于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专业兴趣、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更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

  2.6毕业生创业仅为少数。
  数据统计,有12.94%的毕业生(本科生为10人,大专生为1人)在就业前有意向创业,其中有9人意向在高尔夫行业进行创业,而毕业后仅有4名本科毕业生共同创业成功,从以上情况看,毕业生在创业方面所占比例相对较小,需要高校对其在这方面加强辅导和帮助。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在高尔夫行业创业主要受困于以下方面:一是接触高尔夫时间不长,对行业了解不深,因而在创业过程中屡遇挫折;二是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正处于摸索阶段,未能跟随毕业生创业的需求;三是高尔夫运动在中国还不算普及,接触人群主要是中高端消费人群,毕业生缺乏这种关系网。
  3.影响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从广州地区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来看,毕业生在高尔夫方向就业的状况并不理想,要改变目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局面,必须对各种不利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3.1生源素质不高。
  3.1.1部分毕业生对从事高尔夫行业缺乏兴趣或信心,选择另谋高就。
  据调查,部分毕业生在高考报志愿时并非选择高尔夫专业方向,但由于分数过低而被动选择;也有些毕业生仅对高尔夫感到好奇而选择该专业方向,他们普遍对毕业后从事高尔夫行业缺乏兴趣。其次,本科层次毕业生尤其是非体育院校毕业生,普遍认为自身缺乏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从事该行业缺乏信心。调查统计显示,本科院校一般从三年级才安排高尔夫专业方向课程,前两年都为大平台课程,学生在专业学习前只能靠自学或者自行到相关球场进行练习,费用一般较高,部分学生在一、二年级期间学习、接触其他专业方向的机会较多,逐渐对高尔夫专业方向的学习热情也大为减退,甚至不把从事高尔夫相关行业作为今后的择业方向。
  3.1.2就业竞争力较弱,影响部分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形成。
  据调查,部分毕业生基础差,底子薄,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技能学习时更是吃力,纵然对高尔夫很感兴趣,但存在着种种困难,难免早早打退堂鼓,这种情况在非体育院校学生特别是女生中较为明显。此外,部分毕业生认为高尔夫球俱乐部往往希望毕业生能从基层岗位做起,部分毕业生缺乏基层经验和技能,连球童也不能胜任,且每个球场的球童需要培训1―3个月后才能上岗,也需缴纳部分的培训费用作为押金。种种情况驱使部分毕业生另选出路,尤其是旅游专业下设置的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认为高尔夫不及其他专业方向,从事导游、酒店、物业及会展等行业的门槛不高,能较为快速上手,缴纳其他学习费用或者培训押金较少,且作为日常兼职的机会也较多,这些都影响着毕业生今后就业意向的形成。
  3.2向往中的“贵族运动”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碰撞。
  从调查情况了解到,从事高尔夫行业的57名毕业生中有41人更换工作单位,主要是由于薪酬待遇不高和岗位不如意等综合因素影响的,无更换单位的16名毕业生中,已被提升的也寥寥无几,部分本科毕业生更是缺乏耐心,也纷纷表示会选择跳槽。同时,高尔夫行业重工作经验轻学历的现象也导致本科毕业生产生职业倦怠。
  此外,高尔夫行业一般都要求员工必须从基层做起,尤其是作为高尔夫球场球童,不仅工作量大,时间长,工资不高,而且背负沉重的球具设备,更要面对日晒雨淋和不同球场客人的挑剔,这种工作条件和压力,与毕业生所向往的“贵族运动”有较大的差距,往往使得部分毕业生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产生不愿“长留此地”的想法,急于更换工作单位。
  以上种种情况都导致毕业生较高的流动性,这方面以本科毕业生较为明显,而很多高尔夫企业对本科毕业生的评价也较多是“不安分、不实用和不好用”。
  3.3高校办学条件不成熟和投入不足。
  目前,中国高尔夫教育的发展较为落后,高校设置高尔夫专业方向的条件不成熟且教育投入不足,是影响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原因。许多院校高尔夫专业方向是依托于其他专业而设置,专业教师基本是从不同相关学科“转行”过来,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不高,部分教师更是完全属于“理论学习”型,缺乏实践管理经验和训练技能,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更是根据“个人需要”而设立,这就造成高校培养的高尔夫人才素质不高、能力匮乏等问题出现。
  从调查情况了解到,96.47%毕业生认为高校教学质量不好,与达到行业要求标准有所差距,使得就业时缺乏竞争力。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在面对“你认为影响你在高尔夫相关行业就业的因素”这一问题时,回答依次是学校师资力量不足(29.41%),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18.82%),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与专业学习不对应(14.12%),以及“缺乏对口的专业实习”(11.76%),还有9.41%的认为“信心不足”影响其在高尔夫行业就业;16.47%的不在意专业方向,认为学习中的“兴趣”影响其就业意向。以上的数据说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条件与专业学习不对应,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缺乏对口的专业实习是影响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其次,依据对企业进行问卷与访谈的情况来看,企业都认为毕业生普遍缺乏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尤其是本科层次毕业生,就业准备工作并不充分,不能较好地调整心态,建议高校应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可以看出,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是高尔夫企业最为看重的三项内容。
  此外,本科层次高尔夫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中,关于理论性的内容较多,缺乏实操专业内容,且实习时间较为短暂,一般都为一个月,岗位更是缺乏针对性;部分学校缺乏实习基地,只能任由毕业生自行寻找实习岗位,更不管专业对口与否,以完成实习任务为目标。这些使得毕业生不能够很好地熟悉高尔夫企业的运作,也不适应企业的要求。
  3.4高成本的学习投入致使毕业生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
  目前,在中国学习高尔夫运动的成本还是较高的。据调查,接受问卷的毕业生有69.41%来自于乡镇,家庭经济情况多为一般甚至贫困,而高尔夫专业方向学生除缴纳学费外,每年至少还需花费2500元―15000元在专业技能学习上,高额的支出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时过于看重薪酬待遇及工作岗位,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内心十分渴望能顺利在高尔夫行业就业,希望“贵族运动”能在短时间内为其带来丰厚的收入。
  3.5高尔夫运动在中国发展不平衡,过于集中于经济发达城市。
  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普遍选择到经济发达城市就业,这与中国高尔夫产业在经济发达城市快速发展的现状有着很大关系。自1985年国家体委发出“率先在北京、大连和广东三个地区开展高尔夫运动”的通知后,高尔夫运动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迅速发展,尤其是广东省的沿海地区,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为高尔夫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从1984年新中国首家现代化高尔夫球场在广东省中山市温泉高尔夫俱乐部成立以来,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中国内地的高尔夫球会已发展到200多家,分布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并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南部及东部。[3]其次,中国乃至国际大型高尔夫球赛的举办都集中在这些经济发达城市,促进高尔夫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导致毕业生多数趋向于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据统计,广东球场总数约占全国的40%,高尔夫消费人群也相对集中,约占全国的50%。[4]
  总之,广州地区高校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高校高尔夫专业方向的建设和发展,这与高校增设此专业方向的动机相违背。随着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高质量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高尔夫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5]因此,广州地区高校作为培养高质量高尔夫专业人才的摇篮,应针对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基于高尔夫市场特点和高校办学情况,寻找相关措施,不断完善高尔夫专业建设,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尔夫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海燕.浅析高尔夫运动大众化进程中的难点及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8):304.
  [2]张锦,王晓钧,梁海霞.高尔夫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圈,2007,(6):35-36.
  [3]温健德,李清.浅析广州及周边地区独立高尔夫训练场发展现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VOL,(3):21-23.
  [4]王飞加,陈恩玉.我国高尔夫旅游市场经营现状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5):37-41.
  [5]李燕,李鹏,杨俊刚.体育院校高尔夫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29-30.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创业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9A0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