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 敏

  摘 要: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发展职业教育有效途径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目前的现实来看,队伍建设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希望能为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问题 培养模式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模式,是教育体制能够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发展职业教育有效途径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必须达到6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80%。但从目前的现实来看,队伍建设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高等教育统计指标解释》把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定义为高等职业学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或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及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同行业(学校)中先进水平。
  我认为,“双师型”教师在内涵上应该体现如下一些方面。
  (1)“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主要是针对专业课教师而言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仅包括专任教师的培养,而且包括兼职教师的培养。(2)“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与素质,能将专业知识正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并能获得学生的欢迎。(3)“双师型”教师要具有专业实践工作经历(经验),具备专业技能操作能力与职业素质,能将专业实践能力身体力行地传授给学生。
  在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之后,我们有必要讨论目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二、目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水平不高,不利于职教培养目标的实现。
  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即在年龄结构上,青年教师数量偏多,老教师偏少;在教师来源上,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多,有专业工作经历的少;在学历层次上,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在职称上,中低职称多,高级职称少。
  (二)教学结构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存在。
  在专业结构上,基础性学科力量相对较强,应用性学科力量则较弱;在教学上,理论教学的师资力量较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较弱。很多学校难以开展实践性教学,即使开展了,也是流于形式,很难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三)价值观念上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
  这样的观念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建设。基于不同目的的驱动,部分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建设问题上产生了价值观念的偏差,表现为片面追求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忽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与考核。这种价值观念的偏差一方面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如短期内需要弥补巨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缺口而“病急乱投医”,另一方面还来自于某些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水平的忽视,或者是满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表面成就。
  (四)职称评定上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不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目前仍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重点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而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重点恰恰不是科研,而是专业教学实践和应用能力。教师们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而无暇顾及专业教学实践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导致我国“双师型”教师“能讲不能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人才引进上依然有矛盾,不利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上的“双师”素质。
  相当部分的职业学校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放到了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上,在引进人才上,往往优先考虑的是高学历,而忽略了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只强调了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而没有提出明确的获取“双师”要求,高学历和“双师型”两者尚未互相融合。
  (六)培训渠道不通畅,不利于教师个体“双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尽管各职业学校相当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培训渠道不通畅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培训机会少,许多新教师一到学校,就接受了繁重的课务,无暇再参加培训;二是技能培训很难对口,虽然大多数职业学校均建立了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进行实质性合作的还不多。
  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一)从企业引进技术人才类专业教师。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从大学到职业学校的新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至少要经过两个方面的长期培训,一方面是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是专业能力。但专业能力需要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实际从事该专业才能获得,而不是简单通过某个证书的考试。从企业引进技术人才类专业教师的培养重点在于专业教学论方面,通过将教学实践与职业实践的交融贯通,他们很容易具备有“双师素养”的“双师型”教师条件。
  (二)校企合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创造良好环境。
  职业教育是一种服务经济、面向企业、实现就业的教育,职业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即校企合作尤为重要。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紧密合作关系。首先,职业学校教师可以去合作企业实习,进行继续教育;其次,职业学校可以聘请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兼职任教;最后,有能力的专业教师可以参与合作项目的开发及员工培训。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和教学项目开发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企业为学校提供在信息、人力、物力等相关帮助,学校向企业提供智力与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增强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将生产实践紧密地嵌入教学过程之中。这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创立了有效的培养平台。
  (三)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技能鉴定。
  通过担任考评员,深入系统地研究所处行业的职业能力,并与来自企业的其他考评员接触,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和试题、考试方法的深入研究,对其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时有更多的发言权和更切实际的意见;在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及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四)组织进行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对教学科研水平要求的提高,各院校都在不断进行实验室的建设改造和充实更新,有些甚至是大规模的。教师参加建设,既可节约经费,又能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五)发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作用。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是根据我国国情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特点提出来的,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职教师资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师资培训基地培养的重点包括:对符合学历要求但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理论教师普遍进行实践技术培训,便于他们在获得生产一线经验的同时参加社会职称考试,取得相应的技术职称;对于从企业选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非师范院校毕业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高等师范教育的培训;对少数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进行相应的学历达标培训。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师范学院,建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来解决高职教师的培养培训问题,是一个既能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又能够适应高职教师特点和需要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形式。
  (六)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1.引导社会改变传统用人观念,增加可供选择的人才资源量。
  职业教育从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有一定教学能力且有相应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时,往往需要繁杂的审批手续,虽然与政策因素有一定关系,但更多阻力恐怕是来自于人才管理体制的特有的人为障碍。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发挥法规与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改革传统的用人观念,规范用人制度,保证人才进出渠道畅通无阻,完善人才大市场,增加可供选择的人才资源量,是政府必须要考虑的。
  2.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紧密合作并使之列入日常议事日程。
  政府要出台或制定相关政策,规定所有企业在其利润中划出一定的比例承担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实习、横向科研项目开发的相关费用;鼓励企业吸收经过培训的学生为企业员工,以此推动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一体化,形成促进职业学校教学及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
  3.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键要看经费投入是否得到保障,政策倾斜是否具体落实。目前职业学校教师作为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了多方面的工作任务,政府可作为特殊人才予以一定的补助,把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宋小平.高职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2]张勇华.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培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3]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