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情趣与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穗兰

  摘 要: 本文作者从当前中职数学教学出发,针对许多学生存在对数学学习厌学现象较严重的情况采取了一些提高课堂数学情趣的方法,主要表现在数学史的引入、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及数学学科最新成果的介绍。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数学情趣 数学课堂教学
  
  由于当前的教育竞争,无论是生源的数量与质量,中职学校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没有动力,存在“学数学是为了考试”,“毕业后很少用”和“不如专业课实用”等的观念。近几年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观有了较大的改变,很多中职学校认为数学课是文化基础课,应该开设,但内容要简化。这导致了大部分教师采用“概念+练习”,“公式+例题+练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设计,完全忽略了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数学课堂教学常常被认为是单调、呆板,缺乏生机的。这些内因和外因,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厌学情绪。所以如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中职数学教师的艰巨任务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毋用质疑,数学课堂教学成功,是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关键。在新的课标下,正确运用情趣创设原则指导教学,可以使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从而克服教学中的随意盲目和呆板机械,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谐师生感情,为素质教育铺路搭桥。所以课堂是否有情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溶入数学情趣呢?
  一、数学史的引入
  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如果能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就能较好地掌握知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必有前因后果。数学老师不仅要透彻地了解所教的那一部分内容,而且要从宏观上来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从而能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进而能教之所以然。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在教授一些常见的数学概念、理论和方法时,能够指出它们的来源、典故及历史演变过程,将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例如:数列对学生来讲是全然陌生的概念,若直接讲例题小结概念,学生也能听得懂,但印象不深。而通过对数学史上的名题“裴波那契的兔子繁殖问题”引入数列概念,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课堂情趣。教师在讲授对数概念前,先讲一些“对数发展简史”,能使学生对“对数”学习的难度明显降低,对学习对数的兴趣明显提高,对学习对数的目的更加明确,对对数产生的过程更加清楚。讲解复数概念若从复数发展的历程组织教学,可使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更加充分、更加准确、更加深刻。学习立体几何时,让学生讨论欧几里得的数学观;学习解析几何时,让学生讨论笛卡儿的数学观与解析几何的诞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观。
  “数学史不愧是出色的教育指南”。为了使课堂更有情趣,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是很有必要的。学生一方面能开阔视野,知识面得到不同层次的扩展,另一方面会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很多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关键是我们没有用好的方法去激发出他们求学的好奇心。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多读点数学史,上课时信手拈来,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我们佩服有加。
  二、数学学科的发展前沿知识介绍
  一门学科总是在不断地发展着,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来说,现在已经越来越与其它的学科不断相互渗透。在课堂中引入数学这门学科的最新动态,特别是介绍一些与实际应用及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例如:卫星发射与轨迹方程的关系;对数的运算法则在天文学上的使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给合(包括程序的设计、组合数学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安全中的运用);用数列思想处理复利、分期付款、经济增长等问题;用线性规划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最优问题。它们能使学生懂得数学并不是一些枯燥的数字,其实这些数字的背后还有更美丽的曲线和更多的精彩。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穿插了一些类似的知识。很多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些学生惊叹数学有这么多的东西能与生活联系这么密切。由此,在课堂上适当地介绍数学学科的发展前沿知识,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
  三、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曾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愤”是经过积极思考想,想弄明白而没有弄通的抑郁的心理状态。孔子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才可去引导学生把问题弄通,即去“启”。“悱”是经过思考,想要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困难境界。孔子建议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才指导学生把想法表达出来,即去“发”。现代启发式教学是创设一种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行为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通过引导、指导、开导、启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并投入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其特点是通过启发调动学生潜在的内因进行学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情境创设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能激起学生对自己原先的态度、目标与知识的挑战,从而引发真正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授“概率”时,可以设计“悬念情境”:一上课我就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在你们中一定有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学,你信吗?”学生纷纷表示怀疑,可是通过验证,果然有。学生都很惊奇,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自主参与探究的欲望。又如学习等差、等比数连后,教师可提出问题:“有没有等和、等积数列呢?如果有,它们又有什么性质?”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解决的过程延续到课后,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异探新的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培养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来。兴趣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把数学艺术化,情趣化。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把数学实际应用与生活紧密联系、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把学生带进对数学的兴趣当中,由兴趣把学生带进数学,点燃思维火花。
  
  参考文献:
  [1]周春励,张景斌.数学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