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谭文燕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统编教材七至九年级的统计,阅读教学包括讲读、阅读和独立阅读三类。课文所用的课时,约占初中语文教学总课时的五分之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问题最多,效率最低,浪费最大。对于阅读教学,许多教师感到越教越没有底,学生也越来越没有兴趣。我结合多年的教学谈谈中学语文。
  一、激情朗读,激发兴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些教师上课不注意感情投入,精神萎靡不振,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产生学习兴趣呢?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授课,不能创设一定情绪和欲求的气氛,不能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某种情感,而是照本宣科、机械地传授知识,那么学生绝不会产生愉悦的情感,教师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神情和生动的语言点燃学生求知的欲火,而利用感情真挚、热情洋溢的语言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而这语感的形成必须在语言实践、反复的语言操作中获得。那么在一节课上,如何训练语感?“字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长”。只有读才是准确而深刻的体味、领略语言文字意蕴和情味的好方法。教有千法,读为上策。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产生对文本的亲切感、认同感,让学生有强烈的诵读意识,尤其是讲读课文至少要读三遍以上,养成自我诵读的良好习惯: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好的句段应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再把读与思结合起来,对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妙处的赏析,自然而然地迅速地得出直觉的感受,这种感觉,是死读硬背所达不到的,也是教师替代不了的。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吟咏,每次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要读出层次,这是了解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属于认知性阅读。第二次是分角色朗读(“迎春”、“绘春”、“颂春”),这是重点揣摩文本的情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理解性阅读。如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景物的,一共绘出了几幅图画?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领会它们精采的写法和表现的情境美。第三次是赏读,要求学生从文中发现疑难问题,发现作者的艺术匠心,属于评价性阅读。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第四次是安排一段时事资料的阅读,属于创造性阅读,以拓宽和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想,在这样完整的阅读实践中,学生一定会通过反复阅读,细心咀嚼,最终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从而思维得到锻炼,语言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三、加强阅读指导,培养积极情感
  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作家,就没有文学作品。因此阅读也就成为比较复杂的一项心智活动。它既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又是与文中思想的碰撞,与作者感情的交流。教师在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授予学生的不应仅仅是系统知识点,更多的应是文本对学生情感上的渗透和熏陶。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不断地挖掘情感教育的因素,抓住契机让学生走近作品,和作者产生共鸣,感受现实世界的人文情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寻求与阅读文本相关联的生活领域,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对生活的阅读。在《散步》中,作者细腻地刻画了一家人一起散走的亲情体验,深刻地揭示了尊老爱幼的道理。在选择小路与大路时,充分体现了长幼之间的相互关怀的美好情感,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是一种温馨的教育,心灵是一次净化。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家人和睦相处、相敬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大事,恰恰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浓浓的亲情,随后,让学生走出文本,就自身的情况谈谈自己是如何对待长辈的,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激发起学生对自己家庭的温暖情感,获得积极的情感濡染,丰富文本的精神内涵,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四、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系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
  阅读既是一种思维活动,又是一种情感活动。阅读同一作品,读者经验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读者因时间、心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信心,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增加阅读积累。
  要改革初中阅读教学,就必须在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体系上下功夫,搞出一个明明白白的语文训练的“序”来。《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理解和运用词语、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及概括中心思想等七种能力。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七种阅读能力为主要线索,同时,系统性要与阶段性相结合。每阶段的能力训练都要有重点。一个阶段能力训练的重点,与前、后阶段的训练重点应当紧密联系,一环扣一环。这样便能更好地体现整个初中阶段阅读能力训练的完整体系,体现严密的系统性。一个学期、一个学期中的每个阶段,训练也应有重点。统编教材在这方面作了较明确的安排。例如在《散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画出认为用得好的词语,以及表达力强的句子,再说出文章最感人最吸引人的地方及原因。还可以让他们思考:如果去掉大量的心理刻画,表达效果怎样?经过启发引导,学生自然就会感觉到文本的独特的魅力。
  五、学会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来进行阅读教学
  中学教育阅读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有鲜明的思想性。每教一篇文章,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字、词、句、篇,通过这些语言形式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在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在语言文字教学中相机渗透,二者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可见,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课文中固有的思想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以上五种教法,大面积地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好评,是值得推广的一个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