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电气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 荔
摘 要: 《电气测试技术》是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课。本文分析了《电气测试技术》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从独立学院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了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 《电气测试技术》 教学方法 研究式教学
一、引言
《电气测试技术》是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技术课,课程包括的范围很广,而且其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所以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金城学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宗旨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由于建校时间短,发展速度快,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分层次和多渠道培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严重阻碍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也违背学院的宗旨。所以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之路,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多渠道地培养人才。我在此分析了《电气测试技术》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电气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二、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与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在“本三”批次招生,学生之间的录取分数存在较大差距,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特点主要表现在:(1)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与本一、本二的学生相比,本三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知识的系统性差,偏科现象严重,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性高等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工科专业。(2)依赖性强,自学能力较差。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中学大多属于“中间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更依赖教师,依赖课堂教学,这些都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引导式”教学模式。(3)个性鲜明,能力特长突出。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社会阅历较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高。
金城学院创建于1999年,初期阶段的培养目标基本“克隆”母体学校,定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层面上,随着学院的发展,学生队伍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培养模式与生源质量和结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经过科学的分析之后,金城学院将自身合理定位为“高等技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的教学型高校”,目标在于培养一流的,掌握行业主流文化和技术,具有较强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要构建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除了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改革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索
1.结合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内容。
《电气测试技术》主要介绍电气测试的原理、方法、测量仪器的特性,测量误差的分析、综合与分配、测量数据的处理及时域、频域和数据域测试仪器的原理、特性及应用,各种传统的传感器和新型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其在非电量电测技术中的应用。[1]课程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的学科门类很多,需要综合运用各有关学科知识。课程着重讲解电气测试中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为设计、组织和进行电气系统与元件实验、误差分析、数据处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初期的培养模式因照搬母体,大纲和教学内容都偏向于“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该校首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调整,除了一些基本测量理论的环节,还增加了微型化和智能化传感器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内容,以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同时增加了实例分析的比重,通过实例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去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和重在能力培养的原则。
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研究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和“灌输法”,它的弊端在于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创新素质的全面培养,不能适应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实施“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现代素质教育思想为依据,以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基点,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实现教与学的现代化。
“研究式”教学法是依据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而推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新的教学方法。其突出特点是:教师的指导性强,学生的参与性强,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强,思维的独创性强,教学的民主性强等。[2]它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查找资料、实验验证、撰写研究报告等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发挥自身聪明才智,锻炼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研究式”教学法尤其适用于专业课教学、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社会调查等教学活动。
“研究式”教学在《电气测试技术》课堂的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提出问题:《电气测试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将理论与实践环节很好地结合起来必须通过“研究式”的方式。教师首先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即在注重电气测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设计和计算。例如在讲解传感器的内容时,教师可在工作原理讲完之后,给出一个具体的应用环节,让学生思考如何选用合适的传感器解决问题。
(2)分析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即鼓励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这种引导不是将学生的思路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这个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根据选择的方案,进行参数设计,并用仿真软件验证设计结果,如果有条件可进行实验验证。
(4)反思总结: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总结,对知识进行提炼。一个问题可能会有无数种解决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哪一种方法更经济?实际的工程应用并不是简单地解一道题目,而要考虑到应用场合、成本、环境等因素。这一环节能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结语
《电气测试技术》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我们从独立学院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结合课程的内容和性质,采用“研究式”教学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思考,使得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德杰.电气测试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魏淑慧.研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
[3]来茂德.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探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