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 庆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必须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发展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教学实践证明,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手段,那么如何切实做好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工作呢?本文作者就此进行了阐述,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新课程 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化学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现象,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那么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呢?
一、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终身再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验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努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只有当每个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积极地去看、想、说、做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
二、创设让学生观察的机会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材上的实验,而且应该尽量增加一些趣味实验和家庭小实验等实验,多创造一些让学生观察实验的机会,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知道石油液化气和管道煤气、管道天然气使用不当可能会发生爆炸,往往错误地认为,只有气体燃烧才能产生爆炸现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演示了粉尘爆炸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爆炸概念的正确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比如,硫与钠化合时就能发生爆炸,将硫与钠放在研钵研磨时,能听到类似于打火机打火的声音。学生通过体验,明确了爆炸概念的内涵,还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对以后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硝酸盐类的爆炸知识奠定了基础。
三、创设让学生思考的机会
在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学习了,但部分教师总怀疑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总在实验探究前,先向学生反复强调、解释实验的部分环节和注意事项。这样做,看上去是把学生讲懂、把知识讲透,也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能完成探究学习的任务,但事实上,教师剥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机会,学生失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违背了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比如,在熄灭酒精灯时,总要先盖上灯帽,然后拿下灯帽,再盖上灯帽,这是为什么呢?往往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化学教师要注意结合实验设计问题,启迪学生思考,听来的印象不深,自己悟出来的才是真懂。
四、创设让学生说话、讨论的机会
在化学实验中,会出现各种现象,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反常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思考,再将思考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应该由教师讲解、解释。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好,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总之,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说话、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由于没有通入过量的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黑色的铁会又变成红棕色物质。教师这时候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思考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再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有的学生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后,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了,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先解释,如果解释不好,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但教师不能直接讲解,因为这些都是让学生思考、表达的好机会。
五、创设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更多的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理解化学原理,在实验操作中发现知识,从而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充分调动了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后,就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验机会。学生也从内心深处渴望亲自实验。因此,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最乐意做的就是探究性的实验,如果让学生总是做那些早已知道结论的验证性实验,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更不要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了,因此,新课程教学大力倡导学生多做探究性的实验。
事实上,学生做探究性实验的成功率可能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失败率很高,有的是因为学生的操作能力,有的是因为学生的时间不够,但学生没有很强的“名利观”,也不害怕自己的观点被实验推翻,他们还是喜欢去探究,这是因为学生有体验科学探究的内在需要。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这种探究科学的积极性,而且应该尽力去创设更多的让学生探究科学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比如探究溶液的溶解能力,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溶剂的量与温度的关系,也许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但学生体验了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的过程,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
在组织学生进行补充的探究实验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此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溶液的酸碱度时,我拿一杯用水稀释了几倍的醋与没有被稀释的醋,问学生:哪杯醋的酸性更强?用什么方法进行确定?部分学生说用酚酞,也有学生说用紫色石蕊试液。学生经过争论,都认为用紫色的石蕊试液较好,结果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两杯醋显出的红色一样。学生惊呆了,根本无法确定谁的酸性更强。由此我创设了让学生再思考,再探索的机会。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学生终于想出了用测量醋的pH值的方法来进行判断。这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探究的例子,远比直接引入的教学效果好。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探究实验活动
学生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任何一门学科,仅凭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也要重视第二课堂。事实上,部分化学实验更适合于学生课后探究。课后探究的最大优点是不受时间的限制,比如,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如果在课堂内进行探究,学生是很难完成的,但在家庭中进行实验,实验成功的比例很高。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与实验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根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须立足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091.htm